Hi quest ,  welcome  |  

马丁·雅克:2030年中美如何相互适应

26/03/2013|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文汇讲堂

我今天演讲的话题不是聚焦中国,而是讲美国如何回应中国的崛起,已做的和将来可能做的。  
  首先请大家看两张图表,一张可以显示西方经济体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经济体,增长都小于之前,有的还缩小了。另外一条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上扬线。

  很多机构都曾预测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2007年,高盛公司预测是2027年。西方主流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会赶超美国。今晨CNN报道,欧盟预测2016年中国就可赶上美国。如果中国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而其他经济体继续不景气,时间表可能还会提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事件。

  换一角度,经济学教授丹尼·奎用了许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的移动趋势1980年代前,在大西洋的边缘,靠近美国之后重心一直在东移,目前在波斯湾;2015年,将进入中国和印度交界地带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预测,2030年中国GDP将占全球三分之一而182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仿佛是历史重现。美国经济在1950年达到顶峰,占世界GDP的27%,而2030年美国占比将是15%左右。届时,中国经济规模将两倍于美国,甚至大于美欧的总和,中国之后依次是印度占19%、美国占15%、欧洲占13%

  这是极具戏剧性的,甚至难以想象。

  目前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而且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这里是不同国家和中国进行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占比记录,第一组是1992年,与很多国家相比非常小;9年后,占比还是较小;但到了2010年,中国贸易全球影响力一下子大增,可以看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等,还有大多数东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它们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我们可以想象18年后会怎样,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再看中国向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额度,2009年和201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的贷款总额度已达1100亿美元比同期世界银行给予它们的贷款总额1003亿美元还多。以此推测,203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放贷国家

  毫无疑问,2030年的中国在经济上将是强大的。当然,就人均GDP而言,中国还处落后;而技术创新、外交战略、军事力量等方面,我敢肯定美国还是明显优越于中国。但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强大带来的影响,这是其他很多力量的重要基础,如政治力量、意识形态力量、道义力量等都从经济力量派生而来。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写了《大国的兴衰》,也分析了经济力量是所有其他重要力量的基础。

  经济力量领先,其他力量会滞后一点居上,英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当中就是这样。同样,一国的经济衰弱了,必然会引起其他力量的衰弱,但也会滞后显示。
  
金融危机让美国开始考虑世界霸主地位的可能动摇,但是帝国心态和保守主义思想让美国无法认清衰弱的真正理由:结构性趋势。

  美国对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将会做何反应?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世界都震惊了。很多美国人感觉迷惘,简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从那时起,美国开始认真考虑:也许不能再假定我们永远是世界霸主了。

  在华盛顿特区,针对政治精英做了一个调查,大概四分之一的人说全球金融危机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从此开始衰落。但奥巴马总统强调美国并没有在衰落,像罗伯特·卡根这样一些学者也说美国并没有在衰落,当然我知道他们实际上只是要为美国打气。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讲呢?我觉得这是典型的美式反应。首先,不少人对于美国经济比较乐观,认为它很有坚韧性、创新性、多元性,比如美国完全可以在能源领域大规模开采页岩气,以此度过经济难关。其次,他们对中国持有一种惯有的“看跌”态度,总觉得中国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政治制度也无法永远支撑这样的经济增长等等。对中国的怀疑是美国的思维惯性。背后是帝国心态,他们相信美国伟大的思想、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会永远延续下去。主导地位、霸权地位的丢失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美国也认识到自己有一些问题,金融危机实际是非常严重的,于是出现了党派之间的指责。

  同时,这和美国的保守思想有关。这种保守思想总是划定哪些观点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反之就是非美国化的,反美国的,不爱国的言语,导致很多人不敢非常自然地坦诚表达观点。

  这样,也造成美国在政治讨论中,无法来把握整个世界的大势,我称之为“缺乏能力”的表现。其实,美国的衰弱不是简单的哪个党派的责任,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从高盛的数据来看,是他们低估了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在2050年前景当中,印度是第三,巴西第四,还有墨西哥、俄罗斯、印尼等等,只有两个欧洲经济体勉强进入到前十位。尽管这样的衰退未必绝对的,新兴经济体上升了,这是根本原因,是一个结构性趋势。实际上,1970年代初,北美、欧洲,以及日本人口占到世界人口15%,它们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二,但当时已有预测——将来会发生结构性调整,即人口占85%的发展中国家会倒过来,反占到三分之二。所以这个趋势是人们很早就预见到的,这才是美国如今衰退的原因。第二,美国乃至西方的舆论,它们的意识形态总是慢一拍,比中国崛起这个现实慢一拍,因此西方舆论总是感到吃惊茫然

  毫无疑问,我认为这样看待中国的方式是错误的,不是简单表达吃惊,而应把问题倒过来想,怎么中国隔了这么长时间,才又回到它曾经的辉煌地位。从数据来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经济体并不让人感觉吃惊,在以往150年中中国只是脱离了原来的常规,所以现在实际是一种对于原来脱轨的修正,它只是回到原来的常规状态而已。

  当然西方人的思维可能和中国人思维不大一样,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经常从历史角度看问题,欧洲还重视一点历史,美国人对历史真的不重视。
  
错误的思维使得美国采取了重返亚太的政策、筹建TPP的举措,但是,它没有认识到中国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兴衰是源于经济而非军事。

  所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美国也许可以通过某些政治抉择来稍微延缓一下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但却无法真正阻止。出于这样的思维,美国极易判断失误,并导致一些错误的政策。看一下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中,亚洲和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上升,美国同时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其他中东地区受限。为了能够避免它在亚洲地区的衰退,所以要重返亚洲。

  首先,它要在这个地区部署新的武器系统,强化安全地位,同时威慑中国军事的崛起。

  其次,美国还要强化美日、美韩、美菲的同盟关系。但我可以说,这完全是基于中国在东亚崛起而导致的严重误判。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崛起,和军事没有直接关系,在很大程度是和它的经济力上升有关,尤其和它与有关国家经济关系的强化相关。从这张图上看,中国几乎都是亚洲这些国家最大的出口国渐渐替代了日本和美国位置了,但美国喜欢从军事角度看待问题,而中国总是从经济角度看问题。美国如想恢复它原来在亚洲的地位,必须要像以往那样成为这个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动力源,成为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市场,这才管用,而不是部署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反而分散了、稀释了经济力量。

  第三,美国主导了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TPP)的筹建。1999年APEC会议时美国就有此意,从提出的规则上看出,美国有意把中国排除在外,但跨太平洋这样的伙伴关系,如果不把这个地区最有活力的中国经济囊括进去,效果会严重打折。

  我记得,有位泰国的领导人说:在中美之间选择,我们最好选择中国。因为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实话。马来西亚,还有其他国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美国重返亚洲会失败的。因为美国没有把握到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也没有把握到美国衰落真正的原因,而两国在亚洲地区一兴一衰的原因,我认为关键就是经济。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美国没有充分看清整个世界潮流,所以它因此误判局面,制定了错误的政策。
  
美国会如何回应中国的强大呢?否认、遏制、适应三种选择。遏制中国会害人害己,适应现实则可发挥自己的强项,彼此从中受益。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该走什么路,应该如何回应中国?我想,美国实际上面临三种战略选择:第一不认账,第二遏制孤立中国,第三接受、适应并接触。

  第一是否认。其实就是美国目前的主要态度,它认为自己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将会继续,中国不会影响到美国。

  第二是遏制。以咄咄逼人之势让中国发展更加困难,甚至充满问题,甚至防备中国的发展。但这样的战略推动起来将非常困难,因为现在已不是冷战时期。当年苏联和它的盟友从来没有参与到美国所设计的国际体系中去,所以你要孤立它们非常容易,当时划线很容易,但现在很难,因为中国已经是国际体系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邓小平的战略,中国和所有的世界贸易组织都有经济关系,有的规模甚至比美国还大;西方金融危机后,中国几乎是世界唯一亮点,为各国提供了增长的动力,所以如美国孤立中国,最后不仅影响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繁荣。

  这样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美国还需要更多军费。但中国实际上非常明智,邓小平从1980年代开始就力主减少军费,专心发展经济,促进了中国的迅速发展。

  第三是接受、适应和接触。从本质上而言,美国将接受中国的崛起。这是最好的上策——要承认,哪怕是勉强,也要承认这样的事实,而且和中国进行接触,把它看作世界上确实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从中寻求最好的合作。

  比如,不要在东亚地区强化美日、美韩、美菲军事同盟,不要部署这样的武器系统,这些国家毕竟是中国的邻国;又比如,世界的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其他的一些组织应该加以很好的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世界格局了;再比如,美国应认真和中国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以及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
  
  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有多大呢?看一下历史上英美的先例二战后,当时正处在上升的大国美国和一个在衰落的大国英国发生过很多严重的对抗,但英国后来还是勉强接受了自己落后于美国的事实,最后放弃了它曾经驾轻就熟的国际体系。为什么英国人做到了这点?因为终究看到了美国的崛起和自己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霸主的交替过程是否能让美国学到什么呢?当然,中美的政治文化差异很大,这和英美之间不一样。自从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总体是求同存异的,因此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所以美国政府一直在更替,但是双方还是维持了很稳定的关系。我想,各国应回归到自己曾经非常擅长的领域,比如美国的技术研发、创新,企业的经营,而不是花费更多的军费。如果美国把节省的资源集中到有益的方面,和中国进行接触互动,美国将受益无穷。

  未来会怎样呢?我还是相当悲观的对于一个帝国来说,承认自己衰落的地位然后就此罢休,这并不容易。人们心理上总是无法拒绝自己的衰落。有一位国王曾面对大海,想让人看一下他可影响到大海的潮汐,最后他成了个落汤鸡。

  我想在美国存在这三种态度,每种都有一部分人群,但总体而言,目前否认的态度占其主导,也确实是美国当前政治辩论中的一个基调,应该调整,但非常困难。


  我想英国在1918年之后的几十年当中,都无法接受让美国后来居上的现实当时英国也是拼命地维系自己原来的霸主地位,一直到无法维系才在二战之后非常不情愿地放弃。这让我们充分看到一个国家作为霸主的惰性。其中有三个关键的障碍:


  其一,美国总是认为自己是天命,应该承担领导世界责任,这已经成为美国的DNA。其二,美国总是认为自己是老大,所以无论和中国、英国,或者其他国家不可能是平等的。美国总喜欢指导别的国家,指出其他国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不利于美国很好地接受自己正常国家的位置。其三,美国总是觉得自己有特殊的角色,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有特殊的分量,它有先天优势不愿意放弃。要接受这一转变需要智慧,这是不容易的,这将会成为一个大故事,一场大戏。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取决于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处理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以及应对世界对你的各种怀疑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中国会怎么处理自己经济实力的增长呢?


  首先,中国是否能够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不会被严重的环境问题所阻挡?目前全球波动的经济状况,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社会模式和国家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否会受腐败和不平等冲击,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改变有关方程式。


  第二,中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往下几十年的现代化比中国以前第一阶段现代化困难很多。以往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改变国内状况,相对容易一些,而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现代化将涉及到很多外围内容,所以会比以往困难得多。


  第三,中国要继续完成国内现代化,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将影响到世界。这时,中国是否能够应对世界对你的各种怀疑、指责等,这是大考验。


  我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缺乏经验,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是比较粗糙,无法和目前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第二,中国的现代化还在继续进行中,一半的人口住在农村,所以从这个程度来说,现代化才起步。以后20年中,中国现代化会发展到更高的程度,这就使中国领导层和普通国人要共同经受更大的挑战。



雅克、潘维对话:

未来世界将终结霸权时代,出现多元化的世界文明

昨天,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研究员、《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做客第61期文汇讲堂,主讲《假如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受邀出任对话嘉宾。
  潘维:我很同意雅克的几个观点。首先他批评美国为遏制中国而将战略重心东移,我也这样认为,这是美国十多年来对外政策上连续犯的错误。同时,我也很欣赏马丁对中国制度文明的理解,他认为制度是我们复兴的重要条件。其实,在这点上我们并不讨论中国的制度文明是否优于西方的制度文明,我觉得应各自适应自己的社会实情。我相信,随着中国物质文明的增长,我们对西方制度的仰视,以及西方人对我们制度文明的俯视,都会改成我们相互之间的平视。也就是我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我认为,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都不是一个“中国的”世纪,而是一个世界文明的世纪,世界将走向多极化,一个国际性文明将崛起,中国将融入世界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所以霸权时代将终结,一个国家统治世界的时代不会再有了。在这个时代里,我认为中国是值得期待的。中国不是传教的文明,中国是学习型的文明、是内向的文明,我想中国绝对没有兴趣统治世界,中国只期待别人平等待我。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华不治夷”,也就是说我没有兴趣治理别国,这是一个传教文明国家很难理解的,而世界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传教文明影响。
  
让大家穿上同一个号码的鞋子,中国并无这样的想法

  马丁·雅克:中国实际上将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强国。第一,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从来没有跳出过它自己的大陆,在海上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殖民,事实上,在明代中国完全有能力殖民东南亚,但是它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身份非常清楚,中央王国,然后是天命,他们没有真正用来统治世界的世界观,中国所做的都是把他们的实力留存国内,这是和西方很大的区别,西方人总是热心于布道,想让大家穿上同一个号码的鞋子,但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第二,与治理中国有关。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现在占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历史上也是这样,跟中国相比,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是小国,美国也大不到哪里去。他们跟中国面临的统治难度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确实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统治世界的意愿。

  潘维:有一些知名的西方学者,说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就会崩溃,你觉得真的会发生这种状况吗?

  马丁·雅克:中国在经济上有可能面临,或者急需要突破某些障碍,比如说环境的障碍。如果中国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中国同时还要面临更重要的挑战,就是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高附加值经济。若仅仅成为他国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者,那就比较糟糕了。我想中国是可以做到的,韩国人做到了,为什么中国人做不到呢。这些障碍克服了,那么中国的发展就是可持续的。
  
工业化强大了欧美,殖民主义结束造就了新兴经济体

  潘维:如果我们考虑一下相对的崛起,就是一些欠发达国家的相对崛起,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欧美发达国家的衰落?

  马丁·雅克:西方世界的衰落其实和它们本身并无太大关系,而是有的国家做得更好,它们就衰落了。1780年,英国刚开始启动工业化。严格来说,那时,世界上国家人口和财富之间是基本对应的,农业劳动生产力都差不多,在机器发明之前,农业生产力都很低,所以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劳动力,在土地足够的情况下更容易致富。

  是什么改变了这样的状况呢?生产力被突然释放出来的工业化。从西欧开始,扩散到整个欧洲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唯一一个在19世纪走了工业化道路的非欧洲国家就是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工业化使得这些欧洲国家,最多占到世界20%的人口,它们的财富也迅速地大幅增加。

  后来,殖民主义的结束让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得到了机会。在财富和人口之间如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调整,在工业化之后,财富和人口数量彻底脱钩了,而现在又有关联了。你可以看到这些新兴国家人口更多,因为它们也掌握了工业化武器,它们的财富也跟上来了,人口和财富之间又有一点关系了。

  欧洲曾是领先主导,它们靠工业化强大,所以它们用船舰枪炮殖民了几乎整个世界。在殖民化的过程当中,欧洲人控制了整个原材料的流向,因此他们获得了足够廉价的原材料。你有没有发现如今正好颠倒了,现在原材料贵了,整个大宗商品价格拼命往上涨,这又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