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假如美国成为世界第二

25/03/2013 |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文汇讲堂
我今天演讲的话题不是聚焦中国,而是讲美国如何回应中国的崛起
,已做的和将来可能做的。

诸多经济、贸易指标得出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总量不晚于2030年将处于世界第一。经济力量的上升也将带动其他力量的向上。

首先请大家看两张图表,一张可以显示西方经济体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经济体增长都小于之前,有的还缩小了。另外一条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上扬线。

很多机构都曾预测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2007年高盛公司预测是2027西方主流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会赶超美国今晨CNN报道,欧盟预测2016年中国就可赶上美国。如果中国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而其他经济体继续不景气,时间表可能还会提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事件。


换一角度,经济学教授丹尼.奎(Danny Quah)用了许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的移动趋势:1980年代前,在大西洋的边缘,靠近美国。之后重心一直在东移,目前在波斯湾。2015年,将进入中国和印度交界地带。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预测2030年中国GDP将占全球三分之一182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仿佛是历史重现。美国经济在1950年达到顶峰,占世界GDP27%2030年美国占比将是15%左右届时,中国经济规模将两倍于美国,甚至大于美欧的总和。中国之后依次是印度占19%美国占15%欧洲占13%

这是极具戏剧性的,甚至难以想象。

目前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而且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这里是不同国家和中国进行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占比记录:第一组是1992年,与很多国家相比非常小,9年后,占比还是较小。但到了2010年,中国贸易全球影响力一下子大增,可以看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等,还有大多数东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它们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我们可以想象18年后会怎样,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再看中国向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额度2009年和201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的贷款总额度已达1100亿美元,比同期世界银行给予它们的贷款总额1003亿美元还多。以此推测203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放贷国家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毫无疑问2030年的中国在经济上将是强大的。当然,就人均GDP而言,中国还处落后,而在技术创新、外交战略、军事力量等方面,我敢肯定美国还是明显优越于中国。但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强大带来的影响,这是其他很多力量的重要基础。如政治力量、意识形态力量、道义力量等都从经济力量派生而来。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写了《大国的兴衰》也分析了经济力量是所有其他重要力量的基础。

经济力量领先,其他力量会滞后一点居上。英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当中就是这样。同样一国的经济衰弱了,必然会引起其他力量的衰弱,但也会滞后显示。

金融危机让美国开始考虑世界霸主地位的可能动摇,但是帝国心态和保守主义思想让美国无法认清衰弱的真正理由:结构性趋势。

美国对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将会做何反应?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世界都震惊了,很多美国人感觉迷惘,简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从那时起美国开始认真考虑,也许不能再假定我们永远是世界霸主了。

在华盛顿特区,针对政治精英做了一个调查,大概四分之一的人说全球金融危机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从此开始衰落。但奥巴马总统强调美国并没有在衰落,像罗伯特、卡根这样一些学者也说美国并没有在衰落,当然我知道他们实际上只是要为美国打气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讲呢?我觉得这是典型的美式反应。首先不少人对于美国经济比较乐观,认为它很有坚韧性、创新性、多元性,比如美国完全可以在能源领域大规模开采页岩气,以此度过经济难关。其次,他们对中国持有一种惯有的看跌态,总觉得中国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政治制度也无法永远支撑这样的经济增长等等。对中国的怀疑是美国的思维惯性,背后是帝国心态。他们相信美国伟大的思想,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会永远延续下去,主导地位、霸权地位的丢失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美国也认识到自己有一些问题,金融危机实际是非常严重的,于是出现了党派之间的指责。

同时这和美国的保守思想有关这种保守思想总是划定哪些观点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反之就是非美国化的,反美国的,不爱国的言语,导致很多人不敢非常自然地坦诚表达观点。

这样,也造成美国在政治讨论中,无法来把握整个世界的大势,我称之为缺乏能力的表现。其实,美国的衰弱不是简单的哪个党派的责任,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从高盛的数据来看,是他们低估了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在2050年前景当中,印度是第三,巴西第四,还有墨西哥、俄罗斯、印尼等等,只有两个欧洲经济体勉强进入到前十位。尽管这样的衰退未必绝对的。新兴经济体上升了,这是根本原因,是一个结构性趋势实际上1970年代初,北美、欧洲、以及日本人口占到世界人口15%,它们的占世界三分之二,但当时已有预测——将来会发生结构性调整,即人口占85%的发展中国家会倒过来,反占到三分之二。所以这个趋势是人们很早就预见到的,这才是美国如今衰退的原因。第二,美国乃至西方的舆论,它们的意识形态总是慢一拍,比中国崛起这个现实慢一拍,因此西方舆论总是感到吃惊茫然

毫无疑问,我认为这样看待中国的方式是错误的。不是简单表达吃惊,而应把问题倒过来想:怎么中国隔了这么长时间,才又回到它曾经的辉煌地位。从数据来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经济体并不让人感觉吃惊。在以往150年中中国只是脱离了原来的常规,所以现在实际是一种对于原来脱轨的修正,它只是回到原来的常规状态而已。

当然西方人的思维可能和中国人思维不大一样,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经常从历史角度看问题,欧洲还重视一点历史,美国人对历史真的不重视

错误的思维使得美国采取了重返亚太的政策,筹建TPP的举措,但是它没有认识到中国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兴衰是源于经济而非军事

所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美国也许可以通过某些政治抉择来稍微延缓一下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但却无法真正阻止。出于这样的思维美国极易判断失误,并导致一些错误的政策。看一下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中,亚洲和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上升。美国同时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其他中东地区受限,为了能够避免它在亚洲地区的衰退,所以要重返亚洲。

首先,它要在这个地区部署新的武器系统,强化安全地位,同时威慑中国军事的崛起。

其次,美国还要强化美日、美韩、美菲的同盟关系但我可以说,这完全是基于中国在东亚崛起而导致的严重误判。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崛起和军事没有直接关系,在很大程度是和它的经济力上升有关,尤其和它与有关国家经济关系的强化相关。从这张图上看,中国几乎都是亚洲这些国家最大的出口国渐渐替代了日本和美国位置了。但美国喜欢从军事角度看待问题,而中国总是从经济角度看问题。美国如想恢复它原来在亚洲的地位,必须要像以往那样成为这个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动力源,成为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市场,这才管用,而不是部署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反而分散了,稀释了经济力量。

第三,美国主导了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TPP)的筹建,1999APEC会议时美国就有此意。从提出的规则上看出,美国有意把中国排除在外。但跨太平洋这样的伙伴关系,如果不把这个地区最有活力的中国经济囊括进去,效果会严重打折

我记得有位泰国的领导人说,在中美之间选择,我们最好选择中国,因为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实话。马来西亚,还有其他国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美国重返亚洲会失败的,因为美国没有把握到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也没有把握到美国衰落真正的原因,而两国在亚洲地区一兴一衰的原因,我认为关键就是经济。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美国没有充分看清整个世界潮流,所以它因此误判局面,制定了错误的政策。

美国会如何回应中国的强大呢?否认、遏制、适应三种选择。遏制中国会害人害己。适应现实则可发挥自己的强项,彼此从中受益。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该走什么路,应该如何回应中国?我想,美国实际上面临三种战略选择第一不认账,第二遏制孤立中国,第三接受,适应并接触

第一是否认,其实就是美国目前的主要态度。它认为自己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将会继续,中国不会影响到美国。

第二是遏制,以咄咄逼人之势让中国发展更加困难,甚至充满问题,甚至防备中国的发展,但这样的战略推动起来将非常困难。因为现在已不是冷战时期,当年苏联和它的盟友从来没有参与到美国所设计的国际体系中去,所以你要孤立它们非常容易,当时划线很容易,但现在很难,因为中国已经是国际体系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邓小平的战略:中国和所有的世界贸易组织都有经济关系,有的规模甚至比美国还大。西方金融危机后,中国几乎是世界唯一亮点,为各国提供了增长的动力。所以如美国孤立中国,最后不仅影响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繁荣。

这样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美国还需要更多军费,但中国实际上非常明智,邓小平从1980年代开始就力主减少军费,专心发展经济,促进了中国的迅速发展。

第三是接受,适应和接触。从本质上而言,美国将接受中国的崛起。这是最好的上策——要承认,哪怕是勉强,也要承认这样的事实。而且和中国进行接触,把它看作世界上确实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从中寻求最好的合作。

比如,不要在东亚地区强化美日、美韩、美菲军事同盟,不要部署这样的武器系统,这些国家毕竟是中国的邻国。又比如,世界的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其他的一些组织应该加以很好的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世界格局了。再比如,美国应认真和中国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以及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

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有多大呢?看一下历史上英美的先例。二战后,当时正处在上升的大国美国和一个在衰落的大国英国发生过很多严重的对抗,但英国后来还是勉强接受了自己落后于美国的事实,最后放弃了它曾经驾轻就熟的国际体系。为什么英国人做到了这点,因为终究看到了美国的崛起和自己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霸主的交替过程是否能让美国学到什么呢?当然,中美的政治文化差异很大,这和英美之间不一样。自从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总体是求同存异的,因此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所以美国政府一直在更替,但是双方还是维持了很稳定的关系。我想,各国应回归到自己曾经非常擅长的领域,比如美国的技术研发创新,企业的经营,而不是花费更多的军费。如果美国把节省的资源集中到有益的方面,和中国进行接触互动,美国将受益无穷。

未来会怎样呢?我还是相当悲观的。对于一个帝国来说,承认自己衰落的地位然后就此罢休,这并不容易。人们心理上总是无法拒绝自己的衰落。有一位国王曾面对大海,想让人看一下他可影响到大海的潮汐,最后他成了个落汤鸡。

我想在美国存在这三种态度,每种都有一部分人群,但总体而言,目前否认的态度占其主导,也确实是美国当前政治辩论中的一个基调。应该调整,但非常困难。

我想英国在1918年之后的几十年当中,都无法接受让美国后来居上的现实。当时英国也是拼命地维系自己原来的霸主地位,一直到无法维系才在二战之后非常不情愿地放弃。这让我们充分看到一个国家作为霸主的惰性,其中有三个关键的障碍:

其一,美国总是认为自己是天命,应该承担领导世界责任,这已经成为美国的DNA其二,美国总是认为自己是老大,所以无论和中国、英国、或者其他国家不可能是平等的。美国总喜欢指导别的国家,指出其他国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不利于美国很好地接受自己正常国家的位置。其三,美国总是觉得自己有特殊的角色。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有特殊的分量,它有先天优势不愿意放弃,要接受这一转变需要智慧。这是不容易的,这将会成为一个大故事,一场大戏。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取决于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处理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以及应对世界对你的各种怀疑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中国会怎么处理自己经济实力的增长呢?

首先,中国是否能够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不会被严重的环境问题所阻挡?目前全球波动的经济状况,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社会模式和国家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否会受腐败和不平等冲击?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改变有关方程式。

第二,中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往下几十年的现代化比中国以前第一阶段现代化困难很多,以往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改变国内状况,相对容易一些,而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现代化将涉及到很多外围内容,所以会比以往困难得多。

第三,中国要继续完成国内现代化,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将影响到世界,这时中国是否能够应对世界对你的各种怀疑、指责等,这是大考验。

我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缺乏经验,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是比较粗糙,无法和目前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第二,中国的现代化还在继续进行中,一半的人口住在农村,所以从这个程度来说,现代化才起步,以后20年中,中国现代化会发展到更高的程度,这就使中国领导层和普通国人要共同经受更大的挑战。

马丁·雅克讲座现场提问》:

旅法时评人宋鲁郑:您不主张中国走向西方式的民主,那么中国未来的 政治制度会是怎样的?

马丁雅克:面对中国社会的日益多元化,政府必然要作出回应。在此过程中,中国将变得更 民主。我不同意西方有些人对说中国政府合法性的质疑。中国人看待政府的方式不同于西方。以我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喜欢功利地看待自己的政府,看看它对我有什么好处,这其实是把国家看成是类似的家庭结构。中国有其独特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比西方的能干。西方强调选举,而中国是贤人政治。随着中国崛起,我想西方会有兴趣了解中国的政权,不能再简单地说中国不民主,而是考虑怎样从中国学习到好的要素。

本质上,中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未来会有压力来要求其做出调整。但我并不期待中国按照西方式的民主演化。当然,我希望中国更民主,但最好用中国传统来协调,不要简单地西化。其中有两个制约因素:首先,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价值是统一性,但中国之大,凝结在一起不容易。其次,中国人强调国家主权,而非人民主权。这点日本也是如此。我希望有更多关于中国政治的探讨,使其发展出独特性和有效性。

同济大学研究生:您提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会为全球的普世遍价值提供出什么新要素吗?

马丁雅克:人们常把普遍价值说成西方价值,为什么西方有这样的霸权?因为它有话语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话语,其中最主要是西方主流的价值观,西方人不仅不重视中国的价值观,也不重视其他民族的。但是,每个文明都有其独到深奥的智慧。在以往的150年中,有些文明的智慧被忽视了,比如中国智慧。所以,中国崛起的一部分就意味着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贡献给世界。

到目前为止,西方世界还是没有重视这一部分的智慧,不过,未来中国文化的分量应该放大,至少在整个世界文化的大花篮里占有更大的份额。这不是说中国排挤其他文化,而是大家合并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这意味着中国将要承担起巨大的责任,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正在适应这一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一体验是相对陌生的。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国对世界的经验和知识还极为有限和狭隘,但全球化的环境要求中国具备世界胸怀。这便是中国人民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沉重负担,不仅考验着领导层,也考验着全体国民。

王义桅教授:能否换个视角,几十年后的世界将怎样看待中国现在的处境?现代化是西方的概念,中国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未来是否能够逃脱西方的视角?

潘维:未来的世界将不分谁第一,谁第二,每个国家都是和整个世界相互融合的。

马丁雅克:我不赞成这种看法。虽然我们正在进入全球文明,似乎所有的强权和政治利益都会消失,但我认为,在将来的全球文明中,不同形式的权利将依旧存在。当然,未来的全球文明指的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并非简单的垂直关系,而是横向的联系交流

现代化原是西方概念。人们认为整个近代以来的发展完全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在此过程中,人们认为若不亦步亦趋地学习西方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体系,将必然出局。事实上,现代化如果没有本地化过程,单纯的西方化不会成功。中国的现代化有它的很多独特性和当地特征,跟日本等国的现代化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改变,具有强烈的中华色彩。

复旦张军教授:中国20年以来经济发展非常好,可是大家对中国的未来还是很悲观。但印度却非常自信。将来的世界第二会不会是印度?

马丁雅克:我觉得印度不会那么快会赶上中国。虽然印度的年轻人数量比中国多,这是优势,相比中国制造业占40%,印度的制造业只占全国产业的20%,先进的IT业实施外包,因此存在就业不足。当然印度政府一直宣传自己的是民主国家,但印度腐败严重,效率较低,它主要问题是国家能力是不能发挥作用,无法和中国。所以我不觉得印度会追上中国。当然印度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国家,它的文化多元,思想活跃,历史悠久,我看好印度继续成长,但并不会像中国那么成功。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我觉得中国人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很多人对汉语没有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样怎么振兴中国?

潘维:一个民主社会的人应该有文化自信,但不能盲目自信,当全世界都在使用字母语言,你却排斥英语,这就成了文化狭隘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有一种对全世界的理解。

马丁雅克:我同意潘教授所说的。对于中国的挑战是,在未来现代化过程当中,中国不仅要处理好内部问题,还要处理好和外部的关系。至于文化自信问题,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知识,这很好,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英国在1819世纪也曾抱着谦恭心态学习世界,中国同样需要这样的素质


原文链接:http://whjt.whb.cn/whjt/88

中国崛起:要有一种世界主义的胸怀 

23/04/2013 | 汪仲启 |社会科学报1358 1
记者:2009年,您曾经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您用大量的访谈和数据说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本书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书名中的“统治”一词更是让西方世界备受刺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而中国依然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这是否使您的判断更为坚定了?
  马丁·雅克:我想强调的一点并不是说中国真的统治世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统治世界。我这本书的名字,按照英文字面理解,翻译为“当中国为世界制定规则”,更为恰当。
中国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帝国,也不同于美国。当中国开始增加军队的时候,人们也许会认为中国会走美国的路,但是我认为,中国并不会像西方传统帝国一样寻求全球统治,也不会像美国一样,充当世界警察。这主要出自两个原因,第一,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的大陆,在海上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殖民,中国缺乏一种所谓的“世界观念”来统治世界。而美国、欧洲都有很强的传教布道的热情,套用习近平的一句话就是“让大家穿统一尺码的鞋子”,从欧洲角度来说的话,他们是这样做的,而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中国是把实力留存在国内,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第二,中国本身是个大国,人口众多,管理好中国本身就很不容易。跟中国相比,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蕞尔小国,美国也大不到哪里去,他们跟中国相比,统治起来相对容易。而中国实现自身的良好国家治理本身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统治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统治世界的意愿不是那么强。我想中国统治世界的能力还是有的,他的人口占到全人类的五分之一,这已经超过当年大英帝国统治世界的人口规模了。
    记者:这几年,学术界出现了各种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型和假说,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将早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种预测有的来自国外,也有的来自国内,确实给了中国人很多的憧憬。您认为中国有潜力超越美国吗?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丁·雅克:确实,这方面的预测有许多版本。高盛公司曾经把这个时间段提高到2013年,现在主流的观点是中国经济会在2018年赶上美国,还有人们其他的预测。今天早上我在看CNN新闻时,它报道欧盟也有一个预测,到2016年中国就可以赶上美国经济。现在的格局是,中国还在迅速地增长,而其他一些经济体可以说是比较地不景气。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经济大概占到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回归到中国的历史,在182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占比就是这么大,看起来这好像是个历史的回归。另外一方面,和平时代,美国经济占全球的最大比例是在1950年的27%,到2030年的时候美国大概只能占到15%左右。按照胡鞍钢教授的预测,到2030年,也就是18年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是欧洲的两倍多。
我想这是具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我们不敢想象这样的未来,这样的未来将和现在大为不同,这也是我们难以言表的一件大事。毫无疑问,中国的市场将会是美国市场的两倍,这意味着中国对于世界贸易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今天我们就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而且很快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口国了,中国经济现在只是美国的一半,却已经达到这样的贸易规模了。20年前,各国和中国的贸易占比是非常小的,而现在,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或者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许多国家,他们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你可以在去想从中国经济占美国经济一半的规模跳到一倍的规模时,整个中国的贸易将会是怎么样的。2010年的时候,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可以跟世界银行相当了,我想如果胡鞍钢教授的数字基本上准确的话,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毫无疑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贷款方。在很多方面中国都将是最强的,我想到2030年的时候人民币也将会成为世界主导的货币,当然能否替代美元,要看具体什么时候中国可以决定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上海这座城市毫无疑问会替代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我在这里不愿意展望得太远。
    记者:有人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创新能力偏弱,政治体制缺乏弹性,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受到质疑,“软实力”方面的瓶颈可能阻碍中国成为真的的全球影响力大国。您怎么看?
  马丁·雅克:中国在经济上和很多国家相比肯定是强大的,但是就技术方面而言,美国还是比中国更加先进,还有外交战略、军事力量这些方面美国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我还是要强调经济力量带来的影响,经济力量实际上是其他很多力量的重要基础,不管是政治力量还是意识形态力量等,都要靠经济力量派生而来。耶鲁大学的保罗·肯尼迪教授曾写了一本书叫《大国的兴衰》,他认为,经济力量是所有其他力量兴衰的重要基础,不管是军事的、文化的,等等,都依赖于经济。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力量是领先的,其他方面的力量可能滞后于经济力量的到来,但能够逐渐赶上来,这在英国、美国的历史进程也是如此。相反,一个国家经济力量衰落,必然也会引起其他领域力量的衰落,当然这方面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目前,中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是并不大的,这种影响力的增长要花更长的一个时间过程。当然,这不是说中国一定会在这方面成功,而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中国将会如何去做。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中国来扩展自己的影响,CCTV走到国外去,新华社覆盖更多的国家等。根本来说,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还跟其文化关系有关,其文化的影响力、亲和力、智慧吸引力等也很关键,但这并不是所有政府都能做得到的。这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
现在人们把普适价值说成是西方的价值。为什么西方有他的霸权,实际上就是他有各种各样的话语权,这里面包括了西方主体的价值观,没有重视其他的一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没有重视中国的价值观念这单单一个问题。每种文化都有他的智慧,每个文明都有他独到深奥的智慧。在以往的150年里,有些文明确实被忽视了,中国的崛起,一部分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智慧将会供应给世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很重视这一部分的智慧,我想将来中国的文化力量应该要放大,至少在世界大的文化篮子里要占有更大的份额;我并不是说中国会排挤和替代其他的文化,而是大家合成一个更加多元的文化。
   记者:然而,这两年随着中国经济模式中一些结构性问题的逐步显现,比如内外需求的失衡、人口红利的快速消减、资源环境的制约、创新能力的不足等,人们开始担心中国未来的增长前景到底在哪里。国内外都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很快就会崩溃。您如何看待中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马丁·雅克:持悲观论调的人总是说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我知道中国在经济上需要超越某些障碍,特别是环境的障碍。整个世界都是这样,中国尤其是这样。
  中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要比第一阶段困难得多。第一阶段的现代化过程,改变的是国内的状况,这相对容易些,而从现在到2030年的现代化涉及到很多外围的内容,这是比较困难的,中国不仅要继续完成国内的现代化,也要影响到世界,中国是否能够很好地回应世界对你的怀疑,对你的指责,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在这些方面还缺乏经验。因此,中国第二阶段的现代化面临内外两方面的挑战。第一,中国还有一半人口住在农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农村的现代化还在途中,再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将进入到更高的阶段,那时中国的领导层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怎么来应对将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第二,中国的外交战略还是比较粗糙的,还没有与经济力量相匹配,如何在自身崛起之后应对世界的挑战和质疑,将是又一大难题。
有什么因素会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一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被严重的环境问题所阻挡;二是世界经济的波动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是否使得中国经济受到牵连;三是中国的社会模式和政治模式是否会被腐败及不平等削弱,所有这方面的改变都会改变这个方程式,而其中的关键是中国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经济。这方面台湾地区做到了,韩国也做到了,我想大陆怎么会做不到呢?如果中国能够成为真正的创造型经济,中国的崛起就是可持续的。(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中国还有一些差异性问题,比如穷人和富人的,沿海和内陆的,还有腐败问题,自由、人权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也亟待解决。不平等的上升是相对迅速的,在基尼系数这个指标上,中国表现比较糟糕,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它反映了中国内部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表明多数中国人并不是这场财富增值游戏中的获益者,这个状况如果不改变,将来会出现大问题。这种不平等和腐败还是联系在一起的,导致贫富差距有一个因素就是腐败。在未来应该有更大的公正性,想把人心凝聚起来,应该有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
  记者: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第一个阶段中,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关乎自己,第二个阶段,中国的现代化一方面和自己有关,同时也在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您认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和世界进行良性互动,真正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马丁·雅克:中国接下去的现代化比上一个阶段更为复杂。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转型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非常有限,但从2000年以来,这个局面明显发生了改变。从现在到2030年这个阶段,中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将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非常少的人能懂中文,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其他地方多少会有些中国化。之前的200年是西方化,世界各国主动或者被动地西方化,到目前为止,西方世界还是占据上风,但在未来,多少会受到中国的影响。
  然而,从政治、道德、文化等方面来看,中国还没有做好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准备。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领袖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世界的了解和接触并不是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跟世界还是有点隔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怎么能够迸发出一种世界主义的胸怀?这是个问题。中国实际上认为自己和世界处在两极的位置上,并从两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并不好。中国人的思维经常认为,中国和世界是两极,把印度非洲等一些国家忽略掉了。另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就是一种经济关系。在未来,中国的经济规模如果达到美国经济规模的两倍,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全球意识,中国人成了全球或世界的中国人。这种心态不仅发生在上层,而且发生在每个普通中国人身上。但是,和世界互动不只是和西方对话互动,也不只是和我们这些白人打交道,白人占世界人口只有15%,我们是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中国必须立足于一种世界交流。
  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都市,与伦敦、纽约这样的西方国际化城市共性也越来越多。实际上,伦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一点我想跟上海不大一样,当然上海也有很多移民,但是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其他地方,而不是来自于其他国家,而伦敦的移民大部分来自于世界各地,伦敦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非白人了。中国如果要成为全球的领袖,像美国那样的全球的领袖,必须要学会美国的包容性。美国融汇了各国人群,现在还有一位非洲裔的总统。这是值得中国思考的。
传统认为,新兴大国和既有大国会导致世界的冲突,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好像都是这样来的,我想世界玩不起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我们付不起这样的代价。现在和一战二战时期完全不一样了,中美如果爆发战争,我想将是世界上的最后一场战争,因为它会摧毁整个世界。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强大的中国就是如此,中国人总是骄傲于自己的历史,这种心态并没有因为200年西方主导世界而有所削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考虑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问题。20世纪可以说是野蛮的世纪,不应该在21世纪加以重复,对于美国和中国而言应该尽快找到一种方式来适应,相互容忍,相互妥协,相互协作,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冲突和战争。中国要承认互相尊重,互相依靠。中国要意识到,不仅要有所得,还要有所付出。(实习记者宋晨对本文亦有贡献)
(1358 1)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