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华为:不再对美国市场感兴趣

23/04/2013 | 席佳琳保罗•泰勒 |金融时报
华为已经放弃征服美国电信网络设备市场的努力。由于美国方面的安全担忧,华为在美国的销售受到阻碍。
华为执行副总裁徐直军(Eric Xu)昨天在公司的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过去的一年中,华为已经将扩张重心转移出美国。按营收计,华为是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
美国安全官员和政治家一直认为华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而华为否认这一指控。
尽管华为已经与全球45个顶级运营商开展业务,却没有与美国任何主要运营商达成合约。
去年10月,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正式给华为和中兴(ZTE)贴上“国家安全威胁”的标签。
尽管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市场获得了成功,由于美国政治家和安全官员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军方背景的担忧,华为在美国已经挣扎了数年。任正非以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
2008年,华为取消竞购美国技术公司3Com,原因是交易无法获得华盛顿的监管批准。
两年后,华为参与一项为美国主要运营商之一Sprint Nextel供应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十亿美元合约的竞标,在华盛顿干预下失利。
为了应对种种挫折,华为在美国展开了游说活动。华为还从北电网络(Nortel)和摩托罗拉(Motorola)等境况不佳的对手延揽了多名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是为了在美国创建大规模研发队伍,并把目标对准AT&T、Verizon以及斯普林特(Sprint)等主要运营商。但华为高管表示,美国国会去年10月的报告使得华为在美国开展业务更加困难
昨天,华为还下调了对企业业务部门的业绩预期,这是公司最年轻、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部。该部门总裁徐文伟(William Xu)认为,去年才制定的在2017年之前创收150亿美元的目标“过于乐观”。华为目前已经将这一目标调整为100亿美元。

25/04/2013 | 腾讯科技
国外媒体《金融时报》昨日称,因美国政府的安全担忧阻挠,华为已放弃征服美国电信网络设备市场。此结论缘于华为新轮值CEO徐直军在4月23日举行的华为2013年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的一番表态:“我们不再对美国市场感兴趣。”
  该报道一出,立即引起业界关注。华为对美国市场的态度是否已从过去坚持不懈地争取转变为弃而不理?媒体向华为官方求证,但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不过,实际上外国媒体所引用的并非徐直军的原话。当时徐回答媒体提出的“华为三大BG未来如何规划”的问题时,说:“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市场是发达国家地区,但不包括美国。目前,华为在欧洲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未来华为希望欧洲成为除中国以外重要的市场;企业业务方面,华为聚焦于欧洲、中国以及26个大企业较为集中的国家;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将聚焦在30个智能手机需求量较大的国家。”
  从原话内容上看,“我们不再对美国市场感兴趣”的表态属于媒体自己的阐释。徐直军回答的重点旨在说明三大业务未来的增长区域,而具体到拓展相关业务领域时,将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重要市场的增长。在美国的运营商业务拓展由于目前受到当地政府安全担忧而受阻,也只能说明该市场未来增长会受到一定影响。
  徐的表态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华为已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业绩预期。基于华为在美国市场连遭打击的背景,这种“顺其自然”式的市场定位亦在情理之中。
  但显然华为也不会轻易放弃美国市场业务。
  据媒体了解,去年华为在美洲的总收入虽然在各地区中排名靠后,但依然有31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4.4%,这其中包括屡受阻挠的美国市场。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美国市场收入甚微,但在相对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近20亿元的收入。粗略估计,如果抛除消费类业务(智能手机、上网卡)的收入,在投入更少的运营商业务上也有近两亿元的收入。虽然华为在美国遭遇挫折,但这部分现有业务仍属优质。
  其次,在华为已意识到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已进入“天花板”的阶段,虽然其仍是华为销售收入的主要力量,但企业业务、终端业务已逐渐成为华为未来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按照华为的预测,在未来三至五年华为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到2017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12年的73%下降到60%,而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的收入占比将从2012年的27%增长到40%。
  特别是在企业业务层面,华为在美国市场远非运营商业务那么艰难。去年,华为企业业务BG正式在美国成立子公司,开始重理美国业务。不同于运营商业务大部分通过直销完成,华为与其当地重要的IT分销商Synnex达成分销协议,由后者代理华为产品。而通过代理商渠道,华为在与受政治因素影响不大的零售、医疗、教育等领域已拿到许多新订单。
  目前,美国市场规模已占全球企业网市场近一半份额,美国IT企业主宰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企业每年释放出的需求量巨大,这些企业在存储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上的采购量很高。而一些传统美国企业如零售、物流、金融、制造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需求也很强烈,全球企业网业务40%到50%的份额都集中在美国。
  不难想象,企业业务的良好开局对于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的拓展势必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但如果华为要在美国市场取得切实突破,无疑仍然要靠运营商市场的订单,而这又取决于各种力量的博弈。




23/04/2013 | 贾尔斯·钱斯(Giles Chance) |金融时报

2011年2月,中国公司华为向美国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在信中抱怨说,它被不公正地挡在美国市场门外,并请求对它在美国的经营活动进行正式调查。作为回应,2011年11月,负责管理国家安全和情报事务的政府美国机构国会情报委员会,就华为和另一个主要中国电信服务供应商中兴是否适合做美国全国通信网络的供应商,开始了调查。2012年10月8日,该委员会公布了《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与中兴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调查报告》。
该委员会的报告的结论包括:美国应该“以怀疑的态度看待”中国电信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不断渗透美国网络提供者应该寻找其他的、非中国的供货商;美国国会应该调查中国电信企业的不公正的贸易行为;中国企业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和透明;对于那些在修建关键的基础设施时无法信任的外国公司,美国国会应该通过立法,限制其对美国通信系统的市场准入。
这个报告不仅打击了华为和中兴这两家中国最重要的电信设备生产商(它们分别是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电信设备供应商),而且打击了它们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商业伙伴。这两家巨大、成功的中国公司自20-30年前成立以来,已经深深嵌入了全球商业和电信的网络。华为为多家西方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例如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同时也大量购买西方生产的设备,用于其在世界各国修建的电信系统之中。IBM是华为最重要的美国伙伴之一,自1997年以来一直和华为密切合作,购买华为的设备。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美世咨询公司(Mercer Group)和合益集团(Hay Group)等其他西方大公司,也在华为成为全球性企业的过程中,助了一臂之力。
因此,毫不奇怪的是,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加普(John Gapper)在10月10日就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报告评论道,“美国要排斥华为的话,已经为时过晚”(中文版为《美国应向华为敞开大门》)。根据他的观点,各个国家试图通过国有电信垄断企业控制本国通信系统(例如美国的AT&T、英国电信和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的推断反映了一种广泛的共识: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上,西方应该欢迎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者,尤其是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它是在几十年前才重新踏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加普论称,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提出的指责,即华为和中兴违反专利法,并享受中国以软贷款形式提供的扶持,不应该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破坏性打击,而应由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产权法律师进行国家性仲裁
很明显,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毫不掩饰地评论称,它从这两家中国海外旗舰企业身上感受到了威胁。报告称:“中国有出于恶意目的利用电信企业的方法、机会和动机”;“情况似乎显示,根据中国法律,对于中兴和华为来说,如果中国政府提出任何利用它们系统的要求,或者以国家安全名义、出于恶意目的利用它们的要求,它们都将有义务合作”。该报告还指责,虽然国会情报委员会多次要求,但中兴和华为提供的信息太少。该委员会尤其担心的是,这两家中国企业都未向它提供充分的信息,解释它们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党委在它们的组织中的角色。尤其是华为,并没有完整地向该委员会说明它的企业结构、历史、所有者状况、运营情况、管理状况和财务安排。
许多人都会赞同约翰·加普表达的观点,即这场争议不应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损害,双方应该把问题提交给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法专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也许还应该聘用安全有保障的私人中介来审查中国方面的工作,就像英国政府在和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签合同时所做的一样。
但是,美国政府和任何国家的政府一样,都对国民负有照顾责任,必须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不管中国有没有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报告所描绘的那么可怕,难道该委员会在允许中兴和华为这两家中国企业在为美国国家通讯网络提供设备之前,就没有权利要求它们承担高度的举证责任吗?美国在考察帮助其建立通信网络的外国公司的时候,要求全面的信息披露,难道可以说是不合情理吗?为什么华为和中兴没有提供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所要求的大部分信息呢?为什么在调查结束之后,该委员会还是未能理解华为内部党组织的角色?虽然华为方面称,该委员会的报告“开创了一个可怕的政策先例,导致市场和贸易被扭曲,最终美国公司可能会在其它市场自食其果”,但是中兴和华为,以及它们背后的中国商业体制,要为该委员会调查导致的负面结果(对这两家企业来说)承担主要责任。
随着中国逐渐演化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体,中国企业像华为和中兴已经做到的那样,深深融入西方经济和社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愿意继续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持续的经济与社会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次美国国会报告引发的事件表明,如果中国企业运营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没有显著的提升,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就无法结出丰硕果实。当然,中国的企业不过是它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反映,而中国企业向着更高透明度的进化,只能以中国社会的持续现代化为源头。
美国国会关于华为和中兴的报告,是中国对外开放旅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段旅程开始于“文化大革命”的终结。东方和西方的许多评论家都在指责,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待华为和中兴时目光短浅,且有保护主义倾向,但这些评论都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除非赞同并遵守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平、开放和透明的价值观,否则中国无法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公民”,也无法实现其全部的经济潜力。
(注:贾尔斯·钱斯(Giles Chance)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中国准备好了吗?危机后的世界新秩序》一书。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