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胡文洁:拢是假啦

19/10/2013|胡文洁|联合早报
民以食为天。当身边亲友知道我将派驻“美食天堂”台北,无不以羡慕眼神看着我:“你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说得好像新加坡是蛮荒沙漠,让我数十年来一直挨饿似的。


到台北不过几天,什么美食都还没品尝,就爆出“假米”事件。农粮署查出,市面上售卖的包装米部分货不对办。属于高档次的山水米,原来是劣等越南米冒充的;包装上说的一等米,其实是二等甚至三等货。

只不过,在假米事件曝光之时,有更震撼的政治风暴——立法院长涉嫌司法关说——在狂刮,淡化了假米案的冲击,也使其很快落幕。后来才发现,这已不是第一次台湾出现假米,消费者或许打过“预防针”,反应断没有标榜天然酵母的“パン达人”(日语,音同“胖”达人)面包含人工香精那么激烈。当然,“パン达人”因艺人小S(徐熙娣)的丈夫是股东,受更多关注也是自然的。

意想不到,在发现假米约一个月后,竟又出现“假油”。两天前,台湾知名食用油制造商、大统长基食品公司制造贩售的“100%特级橄榄油”被验出以低价的棉籽油和葵花油调制,橄榄油成分微乎其微。为调出橄榄油那清澈的绿黄色,厂商还违规添加色素“铜叶绿素”(Copper Chlorophyllin)。铜叶绿素吃多了对肝和肾有害,卫生当局早有规定,这一色素不能加入食用油。

卫生局在扩大调查后还发现,大统长基生产的花生油也都是假货,不像包装标示说的用花生提炼,而是添加了香精去调制,使其闻起来有浓浓花生香,与“パン达人”在面包里加入人工香精增加风味可说异曲同工。

大统长基摆明用劣质廉价原料牟取暴利,罔顾消费者健康,但公司董事长高振利却还振振有词地说,铜叶绿素在国外是高档健康食品,一公斤好几千元新台币,竟想转移视线,推卸责任。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抵台才一个多月,就有两件出了事。唉!让我非常烦心将来该吃些什么才安全。

两星期前,台湾一本健康杂志点名当地五大连锁面包店的食品含钠量、反式脂肪、饱和脂肪比例及含铝膨松剂比例偏高,指出多数面包高油高盐,部分甜甜圈与松饼还含有伤害神经系统的铝(aluminum)。新加坡有同事看到报道,立刻通过电邮提醒我少吃面包为妙。

其实,面包、甜甜圈、珍珠奶茶这类食品对我诱惑不大。虽然偶尔也想解解馋,但光看它们的“长相”就知道里头绝对少不了添加物,也就懂得克制。可现在连米和油都不靠谱,还有什么能让人吃得安心?

想起上周末在超市遇见的一对本省人老夫妇。太太要买日本酱油,说味道较甘醇,先生比较了日本和台湾酱油的价钱,抛下一句:“拢是假啦(台语,全都是假的啦),你就是觉得贵的就是好啦!”语毕掉头走人。老太太不在意地朝我笑了笑,拿了较贵的日本酱油。我也受影响,选了150元(新台币,下同,约6.5新元)的澳大利亚进口海盐,淘汰才16元的台制普通食盐。

老先生,我们不是专挑贵的买,不过想买个心安,虽然现在一分钱也不一定是一分货。在米和油“拢是假啦”的年代,你就别怪我们买外国货了。

就在查出假油的同一天,新北市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涉及两年半前“塑化剂”事件的厂商只须赔偿120万元给568名受害消费者,与求偿金额78亿元相差甚远。法院认为,消费者难以举证自己是喝了掺有塑化剂饮料才生病,只针对购买商品损失部分作出赔偿,在精神损失方面并未判赔。提起集体诉讼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纵使有心保护消费者,力却不足。

看来,“拢是假啦”,只能自求多福!


南方朔:台湾食品危机连环爆

台灣已成「小吃毒國」

28/10/2013|南方朔|明報

近年来,台湾的政治和经济每下愈,而影响民生最大的,则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连环引爆,而且愈爆愈大,最近一个多星期,甚至民生必需品的食用油、酱油、沙茶酱,都出了大问题,而且涉及的都不是小公司,而是大公司。台湾以前被称为「食品王国」,现在已可能「食品亡国」,问题之严重程度由此可见。

台湾长期以来即一直存在食品问题,但以前的食品问题多半是小商家出问题,例如使用死猪肉当作原料,用化学溶液制造皮蛋臭豆腐等。因此人们都习惯的认为,小商家没有品牌,才会做这种恶劣的商业行为;至于大公司,则因有品牌,重商誉,它们不会做恶劣的事。小商家的食品危机最后闹出大新闻是在2010年,桃园大溪出一种地方土产大溪豆腐干,就有小商家用劣质材料制造真空包豆腐干,结果豆腐干里有肉毒杆菌,引发人们中毒,甚至死亡。这个新闻以前闹得很大。
大食品公司接连出事
豆腐干的肉毒杆菌事件,是小商家食品问题最后一次闹出大新闻,此后小商家的问题虽然还是存在,但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从2011年起,台湾的食品问题已转向到了大食品公司,而且愈闹愈大。从2011年起,台湾大公司闹出的食品问题计有﹕
2011年5月,台湾爆发塑化剂风暴,台湾许多家饮料大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都用工业用的塑化剂当做饮料的起云剂。这种塑化剂会影响到人的生殖机能,塑化剂风暴不止在台湾闹成大新闻,也在中国、香港和东南亚造成轰动。整个台湾的饮料业,包括大公司制造的罐装饮料,如果汁、茶饮、矿泉水都受到波及。
2013年5月,台湾爆发毒淀粉风波。诸如粉圆、豆花、肉圆、板条等淀粉类的食品,都搀加了工业用的顺丁烯二酸来增加口感,但顺丁烯二酸却是一种有毒物质,因此称为毒淀粉事件,卷入的有几家台湾排名第一第二的大食品公司。
‧2013年8月,台湾又爆发「胖达人面包事件」它标榜是用天然酵母制造,被踢爆是用人工香料,这事件又牵涉到股票的内线交易炒股案,闹成轩然大波,至今未已。
2013年9月,台湾又传出食米的假冒案件,台湾的食米大公司,将进口的劣等米冒充本地的高价米出售。米的贩卖在食品业已是大公司所经营的行业,现在连大公司也在搞冒充,已瓦解了大公司会正派经营的神话。
而就在饮料、淀粉类食品及食米都相继出问题之后,10月中旬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又再爆发,这次是油脂类,包括花生油、葵花油、橄榄油、芥花油、色拉油、酱油,以及油脂产品沙茶酱全都出了问题。由于油类产品乃是家庭及餐饮业的必需品,油类出问题,当然造成极大的风波。
花生油无花生辣椒油无辣椒
这次油类出问题,截至目前,涉入的主要为「大统长基食品公司」,它是年产食用油100万吨、去年营业额台币15亿元的大公司;另外一家则是「富味乡食品公司」,它是全球第二大、台湾第一大麻油公司,去年营业额为台币24亿元,由这些超级大公司都会出问题,可见台湾食品问题是如何的恶化了。
油品风暴的出现,是在10月17日,由于有人检举,台湾彰化县政府卫生局和地方检察处前往查验,发现大统长基公司所生产的53种油类都标示不实,花生油没有花生,橄榄油不是橄榄制造,辣椒油没有辣椒,都是用低劣油品加上化学香精和铜叶绿素等调配而成。由于这个案件牵涉重大,大统长基公司被罚台币2820万,是食品罚款的最高纪录。大统长基公司案,接又扯出该公司制造化学酱油和劣等沙茶酱的风波;此案的风波扩大,接又有富味乡食品公司所生产的油品也伪劣假冒的问题,该公司也被罚台币800万元。随案情的发展,台湾的官方为了平息民愤,态度也日趋严厉,截至10月26日,对本案的处理分别是﹕
‧大统长基公司除了以前地方卫生局的累积罚款增至3040万之外,中央的卫生福利部也罚18.5亿,合计罚18.8亿元。该公司负责人所有的财产已被扣押,该案已被重刑起诉。该公司可说已经倒了。
‧富味乡食品公司,除了以前的罚款800万之外,卫福部另罚4.6亿,该公司负责人的财产也被假扣押,但该公司尚未被起诉,不排斥它的罚款会再提高。
而就在食用油风波闹得很大之际,健康食品也出了「威力纤」事件。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女连惠心是保健食品「威力纤」的最大股东兼总裁和代言人,但该产品内却含有禁药,此案被人检举,证明属实,连惠心似乎也难逃刑责和罚款。健康食品显然也很有问题。
台湾的食品问题一个个爆发,而且愈爆愈大。根据卫福部表示,台湾各级政府的食品管理人员,全部只有576人,这么少的人力要管全部的食品安全,已不可能。这乃是大小商家都在违规的原因。这次食用油问题因为闹大了,政府才施以重罚,但人们不知道的食品问题尚有多少。下次不知道什么问题会再闹大!

南方朔:台灣已成「小吃毒國」

03/06/2013|南方朔|明報

我大學和研究所時,主攻的是樹木的生理代謝化學,因此我對化學這個行業並不算陌生。因為我早就知道台灣市面上食物點心有太多化學添加物,因此我極少去外面的小吃攤吃東西,也很少買外面的點心速食在台灣,由於食品安全管理太差,飲食已成了一種最大的風險。台灣並不是「小吃王國」,而是典型的「食品毒國」。不久前,台灣才鬧過食品飲料的塑化劑風暴,上個星期新上演的是毒澱粉以及工業用化學物質添加在各種食物中的大醜聞。

從沒正經檢驗 食品「無政府狀態」

長期以來,人們都以「小吃美食王國」來稱呼台灣,而台灣也以此沾沾自喜,來台灣的觀光客也稱讚台灣的小吃,例如台灣的珍珠奶茶裏的丸子非常Q;台灣的蚵仔煎勾芡均勻,口感非常好;台灣的豆花、板條、米線丶粉丸口味極佳。但人們不知道,這些口感其實都是化學添加物造成的,有些液狀和糊狀的東西,加了某種化學物質,就會比較均勻,不會沉澱;有些東西加了某種化學物質,就會緊實而有彈性;如果加了化學防腐劑,就可長期保鮮。由於口感這種感覺乃是化學物質造成的,因此每個政府都應嚴格的制訂食品安全的規範,並要有檢驗機構從事例行檢驗,使生意人不敢心存僥倖。但台灣的問題是,政府的食品管理機構從來就不去正經檢驗,等於食品無政府狀態,因此台灣食品的安全形同根本就不存在,只有陰差陽錯,才會突發式的爆發大案。去年出現塑化劑風暴,許多飲料業者為了使飲料均勻不沉澱,都加入塑化劑。但現在塑化劑風暴已過,台灣的飲料果汁已沒有了塑化劑嗎?這可沒有人敢打包票。很可能只是沒有繼續檢驗,生意人仍舊照用。只要沒有鬧出新聞,大家就依然混着過日子而已。
去年是塑化劑風暴,今年陰差陽錯爆發的乃是毒澱粉及工業用原料冒充食品的醜聞。
所謂的毒澱粉事件,乃是台灣有很多澱粉類加工製成的食品,如丸子、板條、麵線、粿類、豆花等,這些粉類食品,多半是樹薯粉,因為它成本廉價,業者在其中加了工業用的化學物順丁烯二酸,這些粉類加工食品就會凝結得比較均勻而緊實,吃到口裏,就一顆顆分明,很有彈性,做成板條麵線,也不會糊成一團。這是食品的「口感陷阱」,毒澱粉事件爆發後,全台灣已查獲毒澱粉200多噸,足見毒澱粉的氾濫已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所謂工業原料冒充食品原料的醜聞,乃是指有不肖業者,將工業原料和過期的防腐劑等,賣給台灣的大型食品公司,大家都賺到了巨大利益,在台灣很有名的幾個冰淇淋、巧克力、布丁、奶酪品牌都在名單之列。
台灣經過塑化劑和毒澱粉,以及工業用原料冒充食品原料這幾個食品安全的大醜聞後,可以說已徹底的瓦解了台灣「小吃美食王國」的名號,台灣其實應稱為「食物毒國」才對﹕
(一)台灣從日本統治的時代起,由於受到日本食品化學的影響,在防腐劑、食品添加物上就很發達,只是戰後日本食品管理進步,業者的紀律嚴格,所以日本已很少食品方面的醜聞;但台灣則因政府的管理鬆懈,違規食品和黑心食品反而日趨發達,因而形成了畸形的台灣飲食文化,重外形、重口感、不重自然、不重健康、不重營養。台灣有名的小吃點心都有這種特色
(二)由於台灣食品飲料過度依靠化學添加物,因此台灣的戶外飲食吃多了,腎功能和肝功能極容易受傷。台灣每年洗腎的病患極多,洗腎已成了一個重要的病患產業,許多醫學專家就認為過多的食品化學添加物即是元兇。台灣人的癌症比例偏高,也和食物中的化學有毒物質有關
(三)台灣的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一向消極,只要食品安全沒有鬧出大新聞,通常都是睜隻眼閉隻眼拖過去。就以這次毒澱粉事件為例,案發之初,台灣的行政院衛生署甚至還在為毒澱粉找理由,只有事情鬧大了,它才亡羊補牢的要嚴辦,而它的嚴辦只是要飲食業者張貼原料業者的安全證明,而不是政府食品檢驗單位去強化例行的檢查,意思是說,台灣的食品安全只着重表面工夫,而不着重政府例行的安全管理,一切都只是在應付。這樣的食品管理,台灣的有毒食品怎麼可能徹底根絕?等到事情鬧過了,人們還是照吃,毒澱粉食物還是照做照賣!現代的有毒食品,它的毒害都是累積的,不是猛發性的,它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人們的健康!
塑化劑風暴時,這個風暴也延伸到了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國大陸。這次毒澱粉事件,同樣也擴散到了這些地區。這次毒澱粉事件,台灣有名的小吃已全部淪陷,因此最近這一個星期,台灣每個夜市都生意清淡,生意大受影響,觀光客也止步。問題是,台灣能從一再發生的食品安全風暴中領受到教訓,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體系嗎?我的態度是悲觀的,只要這個風波鬧過,新聞熱潮過了,一切又會恢復原樣。不能恢復的,乃是台灣小吃美食王國這個名號!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