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姚洋: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由来

11/09/2008| 姚洋|南方周末
如果照一下的始作俑者翰·威廉姆森出的容,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改革程就是向着程。从个意,制造中国奇迹的原因不是奇迹。但是,我要接着:既然的建如此之好,什么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少国家持采些建

在自1978始改革放以的三十年中国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9.8%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七个国家(地7%以上的年增率持三十年,中国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不如此,中国完成了从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转型,有出其他型国家那经济和政治波。可以,中国在去三十年成就了经济和体制型的双奇迹。然而,回首去的三十年,我们会发现,我所走的道路泥泞曲折,充辛,中国奇迹不是理所然的事情。

几种流行解

中国高速经济的最简单的解是,中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吃苦耐,因此更能在经济全球化程中展起。且不说这种解有文化沙文主之嫌,就其本身而言,也是大而化之的偷之作。中国人从就是勤的,史上如此,在如此,经济时也如此,但经济时代的经济长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奇迹,而日本和洲四小经济奇迹却都是在那时发生的。

中国高速经济的另一个流广泛的解是,中国在经济时代的表太差了,用秦话来说就是生了有人受人得益的帕累托改,因此改革放之后的增得快了。和个解关联的一个看法是,文革中国造成的破坏太大了,以至于任何改都是好的。但是,上述法都不起据的检验。按照哈佛大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德怀特·帕金斯的最保守算,中国在经济时代的GDP年均增率也超4%2007年全球的增率也不如此;如果比非洲多国家在同期的,中国的增就更突出了。

然,经济时代的增数发生在重工业领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有什么提高。但是,经济时代所累的重工础对改革代的高速经济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不是短,由此带来的好处应该计入国民在经济时代的效用。本文的注点不在经济时代,只是想强调经济的失——如果是失——更多的不是经济的失,而是政治的失和社的失,即人民自由思考和自由选择权利的缺失以及的破坏。

中国三十年高速的第三个解是中国的增是靠低人、低福利持的点被多人接受,但是,问题很多。首先,权这个概念有清晰的外延,很找到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因此,所的“低人”也就成一个很模糊的定然人并不仅仅是基本生活保障,但是,基本生活保障却肯定是人的一部分——少精英可能可以寒交迫地自由民主喊,但足基本的物需求是普通百姓最首先的要求。以此之,中国在去三十年做得非常好,因的增是包容性的。

个方面。第一是我们让近三亿离了绝对贫困。有人会说些人在去之所以困,是因为计经济体制制了他收入的增,他脱贫是一个自然的恢复程。但是,即使法是正确的,我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低人果,因为经济是伴着人权状况的改善生的,不管种改善本身是如何生的。

第二是中国的经济长让绝大多人从中得益,管有些人得益多一些,有些人得益少一些,收入差距在拉大。最著的例子是,中国的经济1.4亿农村居民入工化的中,改善了他的收入水平。种改善是实实在在的,否村居民就不到城里打工。管一定的歧视还存在,有些地方非常重,但体而言,对农村居民自由流的限制在去三到五年大大降低。

里有必要提及,放、特是出口向的经济政策,是村居民从经济益的主要推力,有出口的大模增,就村居民向城市的移民潮。我知道,入世是促成中国出口井式增的重要原因。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候,中国年的出口量是2662亿美元;此后,出口保持了28.9%的年平均增,到2007年,1.218亿美元。而村移民的量在2000年是七千多万,到2004年就增1.2亿

世界,经济开放不是我接受的事,而且是中国持的必由之路。在去的三十年,我基本赶上了世界整体技水平的提高,有被世界落下。中国是今世界经济秩序的受益者,而自由易是个秩序中的重要一,因而,中国应该是自由易的支持者,而不是反者。

但是,工人的低保障和境的低量一定帮助了中国的经济长吗要回答问题,只看中国是不行的;我需要比中国和其他展中国家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一个可比的例子是印度。印度享受医疗或免费医疗的人不超过总人口的5%而且享受者主要是政府雇;相比之下,按最保守的估中国也有30%的城市人口、或人口的12%享受医疗但是,中国的经济却比印度要好,这说明低社保障并不促进经济。同,比中国行更不力的国家大有人在,但它经济却赶不上中国的经济,因此,低准也不是中国经济的原因。

上,在微观层面上,我可以出很多高的福利保障和好的行力度提高企盈利能力的理由。比如,高的福利保障可以提高工的忠度,予他更多的激较严格的准可以促使企加快技设备的更新等等。

那种认为低福利、低帮助了中国经济点犯了个方面的错误第一,他在相伴生的个事件中按照他已有的逻辑建立起因果系,然而,件事情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其中一件一定是另一件的原因就好比街上流行裙子和股票价格上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女性选择裙子色和股市之有必然的第二,他了福利问题段性。能的健康的福利国家然好,但如果我们现在就要成那个子,疑是揠苗助

以上所讨论的几个中国经济的解,多少都有“漫画”的性(李实语),即把一个复的事情行大而化之的理,仅仅比建立某种因果系。向有方面的坏一是误导在中国,知分子是一个受尊重的群体,民往往向于相信,知分子的结论真分析之后得出的;漫画式的解释给众传递模糊不清的信息二是妨碍真的学术研究和公共讨论,漫画式分析所使用的概念有清晰的定逻辑似是而非,因此可以分析者躲避人的批——被人批评时,他们总是可以,你理解了,我不是个意思。这当然和我低水平的大教育和学术研究有,但正因为这样,知分子才更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警惕,不要沿着坏的斜坡滑下去。

中国奇迹与

符合实际的解是,改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关键原因。把改革的三十年和经济的三十年行比最大的差是前者是不向着市场经济迈进的三十年,而后者是拒的三十年。,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我发现,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也是那些像中国一样对原有经济体制——其中多是以经济色彩的政府管制特征——行了改革的国家,如印度和越南。因此,用改革中国经济高速增,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外一个流行的点是,中国的高速经济构成主流经济学及其衍生政策、特的挑美国·伯·拉莫Joshua Cooper Ramo)甚至提出了北京共的概念。但是,如果照一下的始作俑者翰·威廉姆森出的容,们会发现,中国的改革程就是向着程。

威廉姆森出了的十条容,它是:有律的政、粹收入再分配、增加公共品(如教育和健康)的支出、拓展基和适降低边际税率、利率自由化、有竞争力的率、易自由化和外自由化、私有化、业进入和退出的制、保护产权。可以看到,除了利率自由化,中国的经济改革或基本上经实现了其它九条容,或正朝着它所指示的方向前行。
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我一直保持了非常慎的政政策,国占一年GDP的比例从来没有超过税收占GDP的比例;同,我也比好地控制了通,即使是通最高的1994年,年通率也只有24.1%——中国人来说很高了,但是,其他型国家在型初期的月通动辄达字。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体制造成了重的短缺,一次性地放价格必引起性通。在改革的早期,中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向于认为,通是改革不可避免的副品,因此必忍受,是1985年秋天召的“巴山会议念。在次著名的会议上,国外知名者如科奈和托宾强烈警告中国不能放任通的蔓延,国内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才始重视对的控制。目前我在第三程中,我看到,年通有超5%低于前两轮的水平,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在提高。
政支出方面,中国从来没有被民粹主求所左右。在1994改之前,中央政府的政能力很弱,根本有能力行大模的收入再分配;改之后,各政府的收入加速增,但除了必要的工性支出之外,多政府收入被用于础设施的投;在去五年,政府教育和生的投增加。事上,中国省的收入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收方面,从1978年到1994年,中央和地方行“分灶吃”的政体制,地方自主很大,由此致的一个后果是政府收收入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4年的12%,即使加上算外收入,也不17%,也就是改之前中国的宏观税负是很低的。改之后的十多年里,增值最主要的种,但所得的分量在最近几年不提高。着国家收的增加,个人所得起征点一再提高,企之后也由33%25%;目前,新一减税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放方面,改革期的政策完全符合的建。中国放力度是展中经济体所少有的,至今日,中国60%的出口是由三业贡献的。我198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出口向的展模式,与之相适,人民币对美元率在1978年至率并1994间贬值了200%,大大刺激了出口。目前,出口已经达GDP30%以上,是大国中最高的。正如一位国外者所的,当发达国家纷纷抵制自由易的大的候,中国成自由易的极倡者。
产权改革方面,1990年代和二十一世几年见证的最大化是国有企的大模改制。改制即民化。而且,对产权的保也在加,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物法等法律的出台,产权护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
最后,在企业规制方面,经过1990年代末的政府改革,企的注程序大大化,注册门槛和注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破法的的破产创造了条件,并保了改制中企业职工的妥善安置。
由此可,中国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主流经济学及其衍生经济政策的胜利;从个意,制造中国奇迹的原因不是奇迹。
但是,我不能就此止步,而是要接着:既然的建如此之好,什么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少国家持采些建,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有采,或者即使采,也因各种原因而半途而
本身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因它在中国这样型国家都起作用,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就更应该起作用。信息也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即使是在最贫穷的国家,经济学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和美国的大同小异,一个士研究生至少掌握了中水平的经济学。那么,问题只能出在掌握政策制定力的政府身上;我问题因此成:什么中国政府采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及合适的改革路些政策?是我下一部分要讨论问题
无论一个国家有什么史、文化传统和政体,其政府都可以是中性的,然而,中性政府是展中国家政府的特例。中国政府之所以能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改革路,是因它是一个中性政府。

中性政府的定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候,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国有一个威政府,并向于把中国的成功因于威体制。但我的解具有国上的可比性和可传递性。我们总结的中国经验应该具有推广价值,即的国家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否的工作的意大大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身就是世界的献;如果能够总结出成功背后可推广的经验,中国就可以世界做出更大的献。
本文的核心点是,中国政府之所以能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改革路,是因它是一个中性政府。无论一个国家有什么史、文化传统和政体,其政府都可以是中性的,个概念具的可比性和可传递性。
中性政府的第一个性,是它具有很的自主性,在做出决策的候就可以立于社中各个人群之的利益瓜葛,采取主的行东亚成功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其政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中性政府的第二个性,是它更注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注社整体利益、平等地待社中所有的群体就是它的最优选择——照特定集的利益不会给带来额外的收益,而且增加有被照到的群体的反抗概率。由此也引出了中性政府的第三个性,即它更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中性政府平等地待社中所有的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体之间对公共源的掠竞争任何体而言,粹的再分配都有吸引力,政府因此可以、也必须关注整个社长远利益。
过来,如果一个政府足以上三个性它一定不偏向任何,也不受任何社的左右。因此我可以,一个中性政府就是一个自主的、注社整体长远利益的政府。然,这样的一个政府有利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政策,并且,如果需要的,也采取正确的路径对经济体制行必要的改革。
然而,中性政府不是展中国家政府的常,而是特例。一般的展中国家逃不出以下四种政府形:精英主、民粹主、精英主和民粹主的混合、精英主和民粹主的交替。精英主政府是自精英阶层或与精英阶层结盟的政府,民粹主政府是用再分配政策好民的政府。种政府都不会关注社整体的长远利益,前者是人服的政府,后者置国家的未于不。在今世界,粹的精英主政府或粹的民粹主政府都比者的混合或交替是更普遍的情形,前一种情形主要出在南,后一种情形主要出在拉美。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民主社的政府完全可能是精英主的,和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有:在一个存在极端社不平等的国家,政府更可能被少精英所把持。
中性的中国政府

在中国,出一个中性政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在政分体制下,地方的利益求并不是和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合拍。即使是在中央政府部,各部委也都有自己的部利益,简单地把它并不能保证顺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更重要的是,除了像农业改革这样的少例子,大多改革都不是帕累托改,而是既制造得利者,也制造失利者。如何在改革程中平衡各方的利益得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去的三十年里,中国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表符合中性政府的定个方面。
首先,体而言,在改革和政策制定,中国政府把社整体的长远利益置于首要考位置。并不是中国政府每每刻都想着社长远利益,也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在考长远利益。在一些候,政府政策可能偏向某些阶层,在另一些候,可能偏向另一些阶层;在一些地方,政府更偏向本,在另一些地方,政府更注重民生。但是,把去三十年和全国作一个整体看,就会发现,各个阶层和各个地方都从展中得到了好
然,每个阶层或地方得益的多少是不一的,收入差距在拉大。然而,收入差距的拉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政府政策是有偏的,而有可能是经济规律使然。里的问题很复,不是本文所能清楚的,但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并收入差距听之任之,而是力图弥个差距,新村建就是措施之一。
其次,中国共党作为执政党,演成了一个社利益的协调者。在经济时代,党强调阶级的重要性,从而致了明的政策失。改革放之后,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社利益协调者的渡。也其核心信念——建一个大而平等的中国——有改,但于社会应该如何组织才能个目的主生了巨大的化,改革程中生了波意态转变
第一波生在1978-1987年期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了改革的序幕,放了激的意,确立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准”的思想。1987年召的第十三届党代肯定了1978年以的改革,并提出了“社级阶段”的理
第二波转变始于1993年并束于2002年。1989年之后,中国的改革经历了一些停,直到1992年春小平南巡之后才重新启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首次提出了“社场经济”的概念,从而1990年代的改革清除了意障碍。2002年底的十六大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转变画上了一个句。从此,中国共党不再仅仅代表无产阶级,而是代表“先展要求、先文化前的方向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实际上是1990年代改革所完成的工作的总结
可以看到,这两转变的共同点是,它都起始于一个开创性的理止于一个总结性的理。党在国家部起的作用,是协调不同政府层级、不同政府机构以及不同阶层的利益系,目是加速中国的经济;可以,如果中国共有意,那就是中国的复,而经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部分。
以上点是从史和动态的角度出的总结我在学术会议上、或私下与朋友谈论这点的候,往往听到烈批多人都认为不符合日常察所得的直。在现实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社不公和利益集团跃跃、企政府的象。
但此我想强调的是,我不能因为对当前情况的察而否定去三十年的成就。管我可以在三十年的某个段或某个局部发现偏离中性的迹象,但是,把三十年和全国作一个整体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中国政府大体上保持了相于利益集的中性位置;在最低次上,去三十年中国政府在立于利益集方面是表得比自己的去要好,也比大多其他展中国家要好。下面,我取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去三十年里中国政府是一个中性政府。
第一个例子是增的确立。增的本是把经济政府和社所追求的核心目个目,中共在改革放的候悄悄地放了建立平等社的信条,始“一部分人先富裕起”。
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转变得支持,小平在1978年底发动了真理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指向表面上看并不是要不要市化改革,而是在辩论真理的源泉问题在后明是一个高明的政治策略。讨论果是,真理的源泉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实践。从那起,通往改革的大就打了。当时可能有料到,改革最终将把中国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但以小平主的务实领导层清楚地知道,市化是中国经济实现的唯一出路。了防止保守派的反小平定下的基是——“不争论”。
把党和国家整合到经济设这一目上。在“文革”的黑暗年代之后,人普遍厌烦了政治运动,需要一个新的前方向。党的工作中心移到经济上固然会导致体制上的化,但经济追赶中国而言是如此重要,保守派也法拒
识带来了体制的革。一部分改革是构想并设计的,如提高农产品价格最初是了增加农业产出,但是,革并非经过事前设计。家庭经营乡镇业兴起和国有企都不是划好的。小平说乡镇是“异突起”,出乎他和其他领导人的料。更重要的是,乡镇覆了久以民就种田”的认识。国有企化更是触经济的根本,因它提高企的效率,因此也得到推广。
 
中国高速经济的由()
2008/10/02 11:46
第二个例子是价格双制改革。于1985年正式行的价格双制是在向——完全抛弃继续坚划定价——之的一种妥。价格双制允国有企在完成国家划限之后在市上自由品和购买原材料,而市价格往往高于国家划的价格。
价格双制使经济励开始在国有企的决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也致了多始料未及的果,比其本身国有企的影响更,其中之一是非国有制企提供了展空。最好的例子是乡镇村企不属于中央划范,因此改革之前在原材料购买售方面障碍重重。管它2070年代一度有非同常的展,但国民经济献微不足道。价格双为乡镇业进入市提供了新的机,使之得以迅猛展。
钱颖一和罗兰认为价格双中国带来了帕累托改,即在及任何人的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了多人的况。个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但是,价格双制也带来了一些重的后果,其中之一是价格的差异造了巨大的租空,企和控制配的政府官可以通把配额卖给其他企和个人,从而易致富。在1980年代末,“官倒”成一个流行词汇并激起了公的极大不当时很多者担,像价格双这样的部分改革造就一些坐享好的利益集,从而使一步的改革得非常艰难
但是,中国的明,了。在1990年代初,双重价格始被一成一的市价格,到1994年,最后的双制价格即双重率被取消。中国共有被既得利益所限制,而是决把改革推向新段。
第三个例子是国有企化。从1984始,国有企改革就成改革的一个重要目当时也有民化的呼,但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调整国有企部治理进绩效。比如,在村改革中屡见成效的承包制被引入到国有企理承包成1980年代国企改革的主方式。但是,理在承包程中只能做到盈不负亏,承包制不能根本解决国企的激励问题。“南巡”之后,广东顺德和山东诸始了国企的民化。经过广泛的研和讨论,中央政府于1995年出台了“抓大放小”的政策。从“放小”政策衍生出“改制”,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民化。到2005年底,1995年的国有工中的76.7%都已化或破了。与民化相伴的是国有企业数量的下降。从1995年到2005年,四千万国有部经历了下或失
值得注意的是,民化并不一定是致大模失的原因。有研究甚至发现,民化使企好,从而增加就。民化之前,国有企存在大量冗,之中的大部分人已多年没领到足问题在改制之前是被掩盖的,民化只不是把“柿子”的皮捅破了。
但是,民化仍然很容易被作解和失的替罪羊,并成很多人反的理由之一。党而言,构成了一个重的挑,使之不得不面一个难题:如果支持民化,它失去其力基——工人阶级——的支持;如果放化,制度将会,中国失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机
政府解决难题法是:悄悄地行民化,同时尽最大可能帮助下工人再就个策略被明是有效的。到2005年,国有企的改革已接近尾,大多和下工人找到了新的工作或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如果中国共仅仅是工人福利的代言人,化就不可能完成——因为这会动摇执政党的政治基于一个左翼政党来说是自然的;于一个右翼政党来说,民把工人一步推向左翼政党,因此削弱它自身的政治力量。中国共党之所以敢做其他国家政党不敢做的事情,是因它具有足的自主性,其政策选择不受下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上述三个例子中,增确立了经济的主倦了文革休止的政治斗的中国人民来说经济契合了他的心;双制的取消明中国共党可以抵御精英集的利益求,哪怕个集的成员来自党;国有企则说明中国共有因民粹主的呼而停止改革,哪怕改革危及它的阶级
上,在从一个革命党向一个全民政党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有停止过对自己的革新,包括的修正、组织的更改以及政治基的重建。正是因去三十年中保持了于中国社的中性度,中国共党才带领中国取得了煌的经济成就。

多重挑

一个中性政府的生在展中世界和中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什么中国政府可以成一个中性政府?
在政治构方面,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国政府成一个中性政府:其一,中国共党是一个自主的政治组织,但是,它的行不是束的,而是要面对许多方面的挑;其二,然中国是一个一制的国家,但部却有很多分的制度安排,中央政府必在地方极性和国家的整体目取得微妙的平衡。
自主性可以政府免受利益集的左右,但是,有挑的自主性极容易政府本身成一个自己福利的利益集。在著名著作《国家的衰》里,曼瑟·奥尔森指出,定的政治境造就以分利目的的利益集,阻碍一个国家的经济,英国的期和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期就是子。在中国,多方面的挑战给中国政府注入了活力。
第一个挑是需要面前三十年的错误所造成的其合法性的疑。1949年的社革命以及之而的土地改革和工的国有化在中国造了一个平等的社。按理,中国共党从此应该以一种中立的面貌出,但是,错误经济政策和反复且模巨大的政治运动葬送了中国那个经济的机
村,1958年的“大跃进”造成一场规模浩大的荒。“大跃进”中建立的人民公社体系,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工分制度,对劳动力的酬一同仁,而不考实际贡献。个体系相能干的人征税来补贴的人,从而重打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工水平很低,但国有部工得到了大量物性补贴,包括食品、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政府的担很重。民本来维持生存就已较艰难,但通“剪刀差”,村仍然向城市移了几千亿元的金。
些不利的政策之上,有在政治对阶级强调。任何偏离正统说教的行——比如在市上出售品,甚至饲养较多的牲畜——都被视为“走本主道路”,并受到制。更糟的是,“文化大革命”期整个国家卷了一非理性的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以民粹主的面貌出——威被否定、国家机器被砸、群夺权,但到头来遭殃的却是普通百姓。
经过“文化大革命”,如何重建党的威信,是1970年代末务实领导问题
第二个挑战来自中国的基。在一个偌大的国家里,官的腐化在所免,中央的政令在基也未必能得到很好的行,侵害民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激起了民的不和反抗。
众参与奠定了基。各人民代表大在原有和其他国家相应议会力,问题现实有得到完全的施。但是,已有了一些极的展。
最重要的展是村庄选举。在1980年代后期,中国就始了村庄选举试验1998年,全国人大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的正式版本,它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要求村委的候人需由村民提名生。到目前,几乎村村都始了民主选举。研究表明,选举了村委问责,尤其是增加了村庄算中公共支出的比重,降低了行政用的比重,改善了收入分配,还带来了更多的公共投
在村的上一法要求乡镇)的人民代表通直接选举产生。管提名的程仍然免不了受到行政干,但有示,在一些地区选举竞争性越。与此同人大在督政府工作,尤其是在算方面越越有效。
一个增自主性的新展是,市民社在中国得越。政府可非政府组织是政府行的一个充,是一个大的步。
微妙和重要的展出在草根社着生活越定和收入的大幅增加,的社区组织在复,新的社在形成。除了居住社了以共同的私人俱部(如汽部、旅行俱部等)和知分子体。互网在些形形色色的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三个挑战来自国外的疑——管西方花了二百多年才建立了完整的普制度,但却希望展中国家在一夜之完成民主化程。二十世后半期的史表明,早熟的民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灾,而不是繁定,然而,必,自由民主是运动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无论是从理性的角度,是从史的角度看,人在可将来必然要如福山所言,终结在自由民主。
革命以及正在生的信息革命人的自由展提供了广的空,同也要求社组织形式适应这化,自由民主是和展相适的新稳态
去二百多年已经发生的、在正在生的以及将来生的,是从政治和宗教裁的稳态向自由民主的稳态期。
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抱自由民主的理念,另一方面又要考实现这个理念的复杂过程;如何在应对国外的力和从容地走自己的路之找到一个平衡,是中国政府必的挑

基于表的合法性

中国政府些挑措可以概括为寻找“基于表的合法性”。
在一个极端上,一个完全民主国家里的政合法性自于一套预设的、以公众认可的选举为核心的程序,即政府有“基于程序的合法性”。在另一个极端上,集国家的政府不是通公平选举或其他公众认可的预设程序取得力,因此,它的合法性常遭到疑。
政府试图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它的合法性,比如拉美的右翼裁者主要是通恐怖和贿赂手段封住反者的嘴,而非洲的裁者直接诉诸战争者。但在民主和这两个极端之,存在着大量中间状态;事上,所有国家都同具有集和民主的成分,差只是孰多孰少的问题
去三十年里,中国共党主要是通过经济找到合法性,就是“基于表的合法性”——人民可政府的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了政府的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不一定能够产生表然理民主意味着民必然要人民负责任,但是,因一些现实的因素,问责并不一定能得到落。第一个因素是利益集的存在,它左右了政府的政策。第二个因素是那些阻碍人民充分了解民主的程和果的社经济障碍。在一些社里,社或种族的歧使一些人群边缘化,们无法得到充分的信息,甚至被排除在民主程之外,这样,特权阶层就可以操民主来获取自身利益。
 
中国高速经济的由()
2008/10/02 11:46
第三个因素是民主可能受到极端民粹主力,动荡、腐、不平等或经济的国家尤其容易生。
动荡时政府的更繁,新政府不一定尊重政府的决策;腐败损害了政府的信心,因此对选来说,与其的官国家,不如要求政府多分一点;不平等加会阶层立情更多的政府再分配的要求;经济的停降低了未的价值,因此,向于期分配,而不是的投
于中国共党,把表,尤其是经济党的第一要,从几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首先,中民族的复是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而经济的复是民族复的起点,“落后就要挨打”,是几代中国领导人从战争的中国史中领会到的道理。
其次,提高生活水平,是每个百姓最急迫的要求,特是在改革放初期收入水平很低的候。
第三,经济展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行展,而后者又可以吸收大量就普通百姓,特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分享经济成果的机
第四,高速的经济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当经济保持增候,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希望,从而也更容易从长计议这样,党也得了更多的行,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中国的整体和期利益上。

政分

以上是把中国政府作一个整体分析。但是,现实的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政府层级繁多的国家,各地之的利益存在竞争关系,而地方利益也不是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一致。特地,在一制的国体之下,地方享受了很多自主力——在政治方面,地方政府享有一定的立法;在政方面,地方和中央有明确的收入和支出划分;在人事方面,各省享有大的省以下官的任免
里特值得一提的是政分,它是中国高速增的主要力之一,而且,由此而生的地方竞争也是中国去三十年制度革的主要力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分构成中国中性政府的政治基之一。
真正的政分是从改革放之后才始的,但经济时代也不完全是集天下,从1950年到1978年,中央和地方经历多次反复。
1950-1957年,中国效仿苏联模式,采取“支”的政体系。1958年的“大跃进”期政体系一度分散,但1959年很快就得到正,行“定收定支,收支挂总额分成,一年一”的管理法,直至1967年。从1968年到1976年,中央和地方的系在收与放之经转换,几乎每年都有整。1977年,江和四川试验财政包干制度,从此拉政分的序幕。
1994年分制改革之前,中国政体制行中央和各省的“分灶吃”,中央和省政府的系通包干制度确定,但几乎个省的包干法是完全一的。在和中央的判中,各省有很大的力,在行分灶政的十几年,包干法越越有利于各省,致中央的政收入占全国政府政收入的比重从改革放之前的几乎 100%下降到 1993年的40%,也就是政分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政能力。1994年分制改革之后,然中央政府的政收入比重迅速回升,但政分却被制度化,地方和中央有了明确的收入和支出分割界线
政分有助于中国政府到并保持中性的性。首先,政分权让地方得了政上的自主性,从而地方政府更加心自己辖区内经济。地方政府可以留下一部分政收入,于它得了其“经营”的部分产权,因此始有展地方经济
地方之竞争而加。既然都心本地的经济了,各地就要就最具流性,也最稀缺的生要素——本——展开竞争,“招商引成多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本的高流地方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的花哨承不足以留住本,只有改善境如制度、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才能保证资本在本地安家,而本地企展也有促作用。经济长关乎一个地方民整体的期利益,因此,分有利于地方政府成中性的政府。
其次,政分也帮助中央政府得更加中性化。1980年代的政分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政地位,使得中央政府在理和地方的时变得更加慎。1994年分制改革之后中央政得到化,但政分的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中央政府的手,使它不能意更改和地方的系。
制之后,除所得分成的整外,中央和地方的系保持了定,相比经济时代的变动是一个了不起的步。
在和平代,中央和地方的系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国家架构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地方因为财政分而具有了一定的立于中央政府的自主性并得到中央政府的承经过三十年的实践积累,系具有了一定的不可逆性。
与此相适,中央政府凭行政命令已不能指挥动地方了,而是要的激,如政投或官的升这当有一些消极的后果,但是,它中央政府不能像经济时代那直接向地方发号施令,而是更多地担地方利益的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在程中,受制于地方之竞争,中央政府不能期偏向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它得了相于地方的中性位置。
第三,政分有利于改革向着改进经济效率的方向展,主要是因使地方成改革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地方在改革方面具有一些中央所不具的优。优之一是地方政府中央掌握更多改革的一手信息,在一定意上,分起到了挖掘更准确信息的作用。
之二是地方政府面更多挑,尤其是面竞争,因而比中央政府更有行改革,采有利于经济的制度;而且,竞争带来性,增加得成功制度的概率。
之三是地方政府的束比中央政府的更硬,因此更不能承受低效制度所带来失。分制改革之后,中国的政体制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中央掌握了全国政收入的60%,但却只担全部支出的40%,而且,中央可以通过发债来获得其他收入,而地方发债度很大。地方政府被迫在硬化的束下行,因此具更高的激励进行制度新。要想增加政收入,制度新是一个好的法。事上,它也是相对轻松的法。
中国经济刚走出代,通解除入壁、取消刻板的管制、正低效的决策机制、激励经济人等一系列立竿影的改革措施,地方经济大有增的机。相如投和科技步等经济常力量,改变经济在机制能以更小的代价促进经济
之,追求基于表的合法性和地方分构成了中性政府在中国的政治基不是其他因素不重要,党的组织性和律性、民主集中制原、官的升方式以及儒家治世传统都是重要因素,但它是中国特有的西,和其他展中国家有可比性,也不能向世界推广。
相反,基于表的合法性和地方分其他展中国家具有借。一个政府的合法性可以分成程序的和道部分,展中国家的政府往往是只具有名的程序合法性,却因不能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力和物福利而失去了道上的合法性。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为提供经济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道上的合法性。
中性政府在一个更平等的社里更容易生。
首先,从政府官员纯粹的私利出,在一个平等的社选择保持的中性度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想在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社里,政府要保住自己的位子,最好的选择是什么。社存在极端不平等,意味着社中的少人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此了生存,政府最好的选择是和些少精英盟,哪怕自己本不属于精英阶层展中国家的反殖民地英雄,在推翻殖民治之后往往和留下的殖民精英盟,就是一个例子
在中国,介石19274·12之后掌握了国民革命军权,但他出手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宋美求婚。这显然是一个政治婚姻,介石看重的然是宋氏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强权需要经济和政治的支持,在一个不平等的社里,和精英盟可以政府种支持。
过来,在一个平等的社里,政府和任何社会团盟都很容易招致其他团结并成功地推翻盟,政府最安全的策略是一碗水端平,不偏向任何一个体,也不和任何盟。介石到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土改,不完全是因他接受了在大的教,而是完成他在大想完成而法完成的事情——国民政府曾在江西等省份展土改点,但不了了之,原因是土改直接触犯了的盟友之一的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
介石到台之后可以放手展土改,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和台湾没有利益瓜葛,作一个外者,他更容易保持的中性度。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台本身因日本殖民者的有意制而得比扁平。在村,地主有的土地量不多,有形成一定的力;在城市,工商受到打有出现较大的企。在种情况下,介石有必要和任何集团结盟,从而可以更注台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其次,从民的角度看,一个平等的社有利于弱化民众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在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社里,种情形促使民要求更多的再分配,而不是投于国家更长远的增潜力。一种情形是,精英集的优地位往往遭到民的怀疑,认为要么是通、要么是通非法手段得的,因此不具有道上的合法性;另一种情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投往往首先精英集受益,而普通民的得益很少。民粹主义兴盛的地方,往往是存在极端不平等的地方;拉美国家、南国家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是如此。
过来,在相平等的社里,民更容易忍受短期的痛苦,更注社长远。从个角度看,后的经济奇迹生在东亚不是一件令人惊的事情。东亚区没有世制度,也有像印度种姓制度或拉美、非洲的种族矛盾,就注定比其他人有更有利的地位,社的一体化程度高;另外,东亚的收入分配也世界其他地更平均。
讨论东亚奇迹的候,经济学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东亚政府对经济的干方式和出口向的展模式,只有少人注意到东亚平等的社会结构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里有必要强调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和社不平等之的不同和相性。在政治和社平等的前提下,经济不平等往往是和经济效率系在一起的。比如,受到高教育的人的工资较高,有利于人们获取更多的教育,从而有利于一个国家的期增。有一些收入不平等和人力本或工作性质无关,但也是经济运律使然。比如,由于集聚效向于向城市集中,以得更高的回,此,城市居民的收入就高于具有相同人力本的村居民的收入,因前者所有的本多于后者所有的本。
上,普通民众对纯粹的经济不平等持度,不能容忍的是政治和社不平等造成的经济不平等,因为这种不平等不是个人的努力和经济运行本身造成的,而是人因素所置的。
里的政治不平等,既包括政治力的不平等,也包括政府的斜性政策;而社不平等指的是由社会习俗造成的身份隔离,是社会长累的果。通更多的民政治与,政治的不平等可以在短的时间里被消除,但社不平等的消除却需要更、更复程。
比如印度已经实行了六十年的民主制度,但古老的种姓制度仍然具有相的生命力。种姓制度不是一种宗教制度,而是起源于古代的职业划分。几千年前,那些掌握位的人的子孙垄断这位,制造了种姓制度,他自己成最高等的婆罗门,其他人根据他们职业贵贱程度成为较低种姓,直至专门活的不可接触者。直到今天,苦印度人来说,他职业仍然是和他的种姓系在一起的。
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地)一,也得益于改革放初期的一个平等的社里的平等,主要指的是社方面的平等,既不存在世俗造成的身份隔离,也不存在妨碍阶层经济;事上,改革放初期的中国不仅没强势的精英集,而且一般的阶层也不存在。然,政治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不平等是存在的,比如,城收入差距在1978年就是2.7倍,属于世界前列,它主要是经济时代城隔离政策的物。但是,种不平等在去三十年逐步少,城隔离被民的移所打破,经济体制下造成的特由于市化的推而消失。
一个平等的社会给中国共党很大的政空。在其他国家,政党一般是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比如,左翼政党代表下的利益,右翼政党代表本所有者的利益。在一个不平等的社里,种政治格局有其必然性。如果一个政党宣它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它就很容易在选举败给只代表下利益或上利益的政党,因后者的政策和目更容易瞄准特定的阶层,从而得它支持。
在中国平等的社会结构下,中国共党的成员来自社的各行各。在施政方面,中国政府不用担心对长经济的投资会遭到民的反,因为这些投的回可以比平均地分配人群。在中国,很长时间内大再分配的呼一直不是主流,这当然和政府的自主性有,但一个较为平等的社会结构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此外,在中央和地方系中,平等的社会结构也体制下地方政府保持其中性性提供了社。在其他展中国家,分果往往是地方政治被少精英集所控制,地方政府成为为人服的工具。比如,菲律几乎每个省都被一个家族所控制,些家族是如此大,以至于菲律人不得不呼它们为despots”,即裁者。在改革放初期,中国社不存在其富足以收地方政府的社或商精英,分之后,政府俘不成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原因,分在中国比在其他国家更成功。
那么,中国的平等社是怎么的呢?下一个流行点是,文化大革命帮了中国的忙,它打破了一切,中国可以在改革期从。但是,仔想一下,点是不通的。就社经济平等而言,社革命就已了。村的土改和城市的社改造底清除了不平等的经济,消除了个人或集利用经济权力干政治的可能性,而一系列其他革命措把中国社会带入了段。
例如,婚姻法解放了女的身体,人民公社解放了女的劳动——她不再是仅仅围的“人”,而是可以像李双双那为独立的个体。再比如,革命之后字率大大提高,教育得到普及,从而消除了知力特征——要知道,在革命之前,有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有者一定的力。
在政府方面,革命后的政府也远较革命前的政府更接近百姓。支持流行点的人、包括那些相信存在个“文革”的人,都向于认为,官僚机构在“文革”之前已形成了一个自我封的体系,存在苏联勃列日涅夫代所面的危于相信存在个“文革”的人来说,由第一拨红卫兵主的“文革”、即第一个“文革”的目就是打破个封的体系;于支持流行点的人来说,不管“文革”的原因是什么,它所到的一个效果是打破了“文革”之前的官僚体系。但是,有任何据表明“文革”前的官僚体系已经开始走向封;如果当时干部的更新速度比慢,那也是因为当时的干部故。
中国的平等社是二十世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社革命线的一系列革命的成果;我在二十完成的,是一场伟大的社革命。可以肯定的是,后人在书写历史的候,必定把二十世纪当作中国从古代社代社会过渡的革命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开启了中国的共和国代。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有人至今在像康有、梁超一样叹息中国错过了君主立的机,但是,入二十世之后,清政府已,加上族精英的民族主义诉求,清朝的治完全失去了继续存在的道和政治基,清朝不亡才是奇怪的事情。
然而,辛亥革命并有触古代中国留下的社会关系,个任务还需要五四运动和社革命完成。在很大程度上,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古代社的社性是很大的,因中国自唐代之后便有了世制度,而科至少在理予每个男人升入官僚阶层的途。但是,中国官僚机构的腐化却不在其他国家之下,而且,按照社会学家的法,由于官位不能传给后代,古代的官具有了思所的“流寇”的性,所到之,竭之能事。此外,对妇女的奴役、思想的禁垄断等等,都妨碍中国代社。从个意,五四运动是中国社革命的一部分,它在文化和思想上把中国入了代社
最后,社命根除了古代社会关系和新的官僚本主经济,最完成了中国由古代社代自由民主社会过渡的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原性的国家都革命,英国如此、法国如此、俄国如此、西班牙如此、中国也如此,而且都非常烈。古代社存在了几千年,要清除它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文化和思想,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我在革命之后走一段路,但是,比其他国家,路不算,上面提到的国家,每一个的革命或其后续调整都持了近一个世
总结,平等、特是社平等中国政府成一个中性政府提供了结论对其他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借。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至少在名行民主政治,但社不平等以及与之相经济不平等使得民主不能发挥有的作用,国家政治要么被少精英所控制,要么成民粹主的舞台。些国家必难题是,如何在一个民主的框架内实现平等。
过来,中国的平等社会结中国的民主化具有极的促作用,我问题是如何保持住个社会结构。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8179

(作者北京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姚洋,yyao@ccer.edu.cn)


束篇

时间20081023 源:南方周末 

作者:姚洋
  ■改革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姚洋

  中性政府以存在的政治和经济正在被一股股或明或暗的力量所蚕食了制衡它,政府需要从求基于表的合法性转变为寻求基于表的合法性和基于程序的合法性的,其实质是使民与更加制度化

  本文连载至今,我收到,有同和鼓,但更多的是不成和指责谩骂。我感到有必要重申作本文的初衷。当开始思考中国三十经济经验时,我把中国放在世界史中考察——里的“世界”不包括发达国家,而且包括展中国家。
  一般而言,人是更愿意和比自己生活得更好的人比,此时难免要生出很多的不。然而,不要忘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和我们现似甚至比我更糟的(想一想《都孤儿》里描敦吧)。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有美国等最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中国的GDP量可望在2035年左右超美国,但在人均收入方面,中国赶上美国遥遥无期。我们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中低收入门槛的国家是一个国。
  以这样的眼光看中国,我会发现,在去三十年里我比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型国家做得更好。三十年的时间不算短了,我们这一代知分子应该个自信,即中国所走的路,是一条正确的路。事,中国自战争近一百七十年的,是世界由古代社走向代自由民主社的一部分。西方也经历过的古代社,只不它早于我们觉,但也此而已。
  由此也引出本文最后要讨论问题,即中国去三十年高速经济长对中国未的意去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得益于中国政府是一个中性政府。但是,种种
  迹象表明,中性政府以存在的政治和经济正在被一股股或明或暗的力量所蚕食,而些力量又生于去三十年对维持中性政府做出了献的种种努力。些力量之所以能够发大起,主要是由于我的体制本身缺乏制衡机制,从而不能防止事物的运动
  中国能去三十年里持一个相于社的中性政府,很大程度上和中国共党把经济合法性的源有。然而,也正是因为过强调经济问题渐显现经济改革放的渐渐减弱。在种情况下,增识渐渐成一种片面追求增而忽生活其他方面的成些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不本身是人类终极追求的一部分,而且还会影响到经济

  片面追求增的做法、或“增长习惯”有下面一些面后果。

  首先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村和城市的差距以及内陆和沿海省份的差距。收入差距不经济规律使然,有可能是特定人群取收入的能力被剥夺的一种表,在,政府针对农村移民的政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管沿海省份需要地移民来发展地方经济,但那里的政府政策仍然不利于移民的定居。管近些年直接的歧少了很多,但口制度的持存在仍然剥夺了移民定居的利。其中一个后果就是移民的子女缺乏合适的教育机——一个城市是否移民子女提供教育是有选择,要视当经济发展的目而定。由此,增识损害了移民工家庭取未收入的能力。
  其次致政府众权利的侵害,并可能破坏一个保持活力和人道的社所必需的社会纤维于政府官员来说经济长这些代价是值得的,他们认为,少人付出的代价带来了多人的更大收益。但是这样算忘些代价不是孤立的,而是会给会带来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由于被高和居民取代,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变法辨;与此相伴的是,城市失去了它的社会内涵和特色文化。我犯着一个和1950年代后期破坏北京城同错误
  第三个面影响是境的化。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境代价。全国超三分之二的河流被污染;沙漠离北京越越近;河和江流域的土壤不流失。在山西,一个以煤炭采掘主的省份化引的冲突不于一”。很多境退化,如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地下水的污染,并不是暂时,而是永久性的。
  要改经济长为单一目的增模式为关注人类发展各方面的多目标发展模式国家治理模式提出新的挑
  中国政府能去三十年里保持中性中国共党在弱化党的意色彩,并在组织上从“党国”体制转变为“国党”体制。然而,完全失去了意方面的追求,党作一个组织也面一系列的危,其中最重的,是党会变成各种利益集角力的所———态认同不再是入党的必要条件之后,党就很容易成投机者钻营,甚至有演成被利益集的工具的危
  方面的一个例垄断的形成及其国家政策的左右。经过1990年代和21初期的改制浪潮,国有企量已大大下降,剩下有改的,要么是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保的企,要么是垄断地位的企些企经营者亦官亦商,既得到作商人的好,也同可以用官的身份影响政府决策,以得更多的好。国有企国家政策的行工具的能在弱化,而它利益体的角色在化。
  使在中央面政府可以继续保持一个中性的,我也很在地方面政府不被利益集所利用。一个可以察到的象是,地方政府与商精英的盟越越深。
  在中国,地方政府为争夺来资出优惠条件,而些条件往往超出了一个境的需要,甚至超越法律;另一方面,地方商精英越越多地通人大和政协参与到地方政治决策的程中。商精英地方政治的控制使中国有可能陷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程中所经历的境地,即民主常意味着精英治。
  地方政府也有成业实体而非政治体的向。地方政府像企管理日常事务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是交私人公司完成的;问题在于,政府制定决策的方式和公司制定决策的方式一,追求的是一的目——经济。忽略增以外的问题使政府更容易采取偏向精英阶层的政策,而忽的意愿。
  中国是一个部差异巨大的大国,在“国党”体制下,要实现对督非常困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长会变得不那么迫切在官员们头上的螺就要松,腐和懈怠就而入。
  我注意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党的意其它的主言之,它必罗尔斯意上的重叠共,即所有主的公约数个公约数可以讨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由民主必然是它的核心部分,因只有自由民主,才能保各种主的表
  这当然不是们应该在一夜之间实现全面的民主,同,我也不认为民主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民主的精髓是在遵循预设规则和程序条件下成妥,其然不可能是合意的。我所提倡的,是从合法性源出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范式转变,即从求基于表的合法性转变为寻求基于表的合法性和基于程序的合法性的,其实质是使民与更加制度化。
  从中国目前的情形渡到全面民主有很的路要走。在近期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范式转变有利于我校正去三十年单纯强调经济带来面效为继续保持政府的中性性质创造条件。
  首先,它使政府可以听到一些不同的自于那些有从片面增中得利、得利不多或是利益受的人个人群的目可能很大,民主要求政府考到他的要求。即使部分人的量很少,民主也可以有机会发音。公与可以揭示经济含成本,它增加了政府在经济的不同方式之间进选择的可利用信息。
  第二,更多的公众参与提供了一种打破政府-业联盟的机制。民督大型垄断国有企业显得更重要。发达国家也有成功的国有企,但些国有企是置于民督之下的。
  第三,基于程序的合法性减轻了政府官员对经济不再需要仅仅经济得合法性。政府官员争取再次获选的激促使他们谋实现选民的全面利益。
  由于表是中国政府取合法性的最主要手段,政府官的升主要基于一些表,其中经济是最重要的一使得政府官大的调动手中的一切更快的增。“逼民致富”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很多地方的现实制性的措施大多以失。失的原因之一是经济的多性消失了。人们拥有的人力本、物质资本和对风险的偏好是不同的,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些要素上的比,多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强迫人做同的事情,“逼民致富”只能众变得更
  从中国目前的准备来,从基于表到基于程序的合法性的转变并不是像人所想象的那的一场变革。正在展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将给中国带来一个展模式的转变,从单纯强调经济长转变为对的追求。在一个越越多化的社,如果保人民利的基本程序得不到重,那么社也就起。和以前几次一转变将开创一个新代;但是,与以往强调经济和市转变不同转变更可能带来政治构的革。



  (作者北京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yyao@ccer.edu.cn)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