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7/2013 | 夏斌 |新浪财经
新浪財經訊 「2013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於7月2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參事夏斌在演講時表示,經濟學人要明確自己研究的領域和方向;要耐得住寂寞,做理論經濟學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做政策研究要腳踏實地,善於調研,善於思考;要珍惜出自自己名下的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字;要追求自由精神,獨立思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夏斌:我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首先祝賀新京報中國青年經濟學人的評選活動今天可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祝賀八位青年才俊當上今年的青年經濟學人。我也感覺我們這個論壇,我們這個平台能辦好,我們可以參照美國克拉克獎的方向要求自己,提醒自己,影響中國青年經濟學人做學問的途徑。很高興今天看到美國克拉克獎委員會發來的賀信,我相信這件事在中國經濟學發展史上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給我的題目是中國當代經濟學人的使命。我談這個話題,也只能代表自己,也代表不了其他評委。我下面講的觀點不是因為我年齡大,教導年輕人,不是這個意思,我也往這個方向努力。下面談三個觀點。
1、使命的內涵。我們的題目是中國當代經濟學人的使命。從經濟學人本身看,我曾經在一家媒體上講過,我認為有三類經濟學家:第一、理論經濟學家,目標就是要摘取諾貝爾獎,就是提出問題,進行規律發現。第二、應用經濟學家或者政治學家,研究中國轉軌,研究中國製度變革,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他的主要內容是短期政治、長期政治的演變和制度的轉型。第三、分析常識的經濟學家,比如我們看到一些書攤擺的書,他們在普及經濟知識。這三類經濟學家我們都需要,沒有高低之分。
這是從經濟學人本身的工作角度來講。如果說從當代使命這種更宏觀的字眼看,中國當代經濟學家的使命是什麼?我是認真想了想,不知道講得對不對,我認為有兩大使命。第一研究改革,研究轉型,研究政策制度變化。如何使中國這個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中間逐步的逼近第一大經濟體,重點的不是總量,重要是自主變數。第二個使命,13億人口的連續30年年均9.8%GDP的增長,外國經濟學家說這是人類經濟史的奇?。與其說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不如說中國故事。我們中國故事上集前30年演的有聲有色,非常成功,演出一個人類奇?。我們下集還沒有演完,今天我們看到的經濟現實是出現了一大堆的問題,領導說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第二大使命對於前30年如何總結中國實踐,如何抽象理論規律,發展豐富經濟學,可能這個也是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重要使命。有的諾貝爾獎得主說,誰能夠持續研究中國30年,就能夠得諾貝爾獎,我們理論上有責任總結。
第二點我提兩條建議,我在長江長商學院的大會上給新生提了兩條建議。今天我同樣想說這兩條建議,我們完成兩大歷史使命,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使命,1、研究中國加快制度轉型。2、總結中國有沒有理論規律。完成這兩大使命,第一我覺得應該好好學習了解世界經濟的發展史。這對我來說我一直很關注。中國已經不是一個小國開放,我們是大國開放,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今天一舉一動對世界政治制度的演變都有影響。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如何和世界互動的,世界有什麼反映?最後結果是什麼樣?我想世界經濟史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借鑒。200多年人類發展史有不少教訓,有的甚至非常慘痛,因此未來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應該有它的邏輯。應該了解世界的大背景,大邏輯,了解制度政策變化可能發生的情況,借鑒歷史指導中國。
第二我的建議是應該讀點經濟學術史,我們不要簡單的迷信,我們要尊重先人、前輩、西方偉大的西方經濟學家,我們要尊重他們,但是我們也不要迷信前輩,更不要簡單的在中國轉軌這樣一個長歷史時期簡單的迷信主流經濟學。理由是1、美國危機之後,美國主流經濟學家都在反思我們經濟學完善沒有,能不能解釋為什麼不能預測,這是一個反映。2、我們說哪種理論都有它產生特殊的時代背景,都有一定的時代性,包括它的局限性。這裏講三小點看,1、從主流經濟學看,馬希爾新古典以後,30年代世界大危機產生了凱恩斯主義,60年代美國高通貨膨脹產生了貨幣主義,七八十年代美國的滯脹,產生了理論預期學派和供給學派。任何一個學派都不是長青樹,都不能永遠獨佔舞台。各領風騷30年,經濟學就是這樣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媒體更多的是宣傳主流的,我們從非主流看,高等院校的老師都知道,從非主流看,遠的19世紀上半期德國的崛起是什麼學派支撐,是歷史學派。20世紀進一步的崛起,德國靠的是佛藍寶學派。今天的世界大國美國的崛起在當初出名指導思想是什麼?不是英國新古典學派,而是漢密爾頓的思想。這是從遠的看。從近得看,二戰以後從發展經濟學看,我們從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開始,看世界學派的發展,發展到了全球體系理論,到現在轉軌經濟學,演化經濟學現在很多奧地利學派講的更多是市場機制的形成,更多是和我們這樣轉軌經濟研究。
從發展經濟學幾十年看,它的學派在不停的發展,不是光主流經濟學就可以解釋的。
第三個著眼點,我們從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來看,大家都知道有延續古典傳統的主流經濟學家,也有反映新制度經濟學流派的思科、諾斯也好,也有貨幣主義學派,福利經濟學,博弈論,有純理論的,有技術的投入產生線性規劃,有部門經濟的金融經濟學。我們說的古典經濟學,很有名古典經濟學到1933年幾乎沒有一條根本生的原則不在發生變化的,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從這點方面我們我認為可以借鑒的。
第三做人和做學問。我們做經濟學人首先我們明確我是幹什麼,我研究哪一塊,不要什麼都研究,精力有限。不要東噴噴,西噴噴,這樣沒有發展。
第二我認為做理論經濟學的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羡慕做政策研究,應用研究,每天得到的名和利,每天在記者媒體上出現,同時利益很多,不要羡慕。做理論經濟學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30年磨一劍才可以磨出好東西。比如說得過諾貝爾獎的其中有一個人1960年寫了社會成本問題,到了60年以後才得諾貝爾獎,沒有寫過多少東西,遠遠不如我們中國經濟學者有的寫的這麼多的文章。沒有。
第三做政策研究要腳踏實地,善於調研,善於思考。我認為有深度的文章不需要擺花架子。有價值的文章不是光是批評政治,而是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有深度的文章,不能光是隔靴搔癢,不要嚼人家已經嚼過的饅頭,那是沒有出息。不要說人家聽不懂的話,那是似懂非懂。
1、善於捕捉經濟運行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2準確判斷問題,判斷問題矛盾的性質與特徵。學會通過現象抓本質,把握經濟規律,經濟大勢呈現特徵性的東西。
3、研究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操作性的。政策研究要回答的是不僅僅是應該怎麼辦,而且要回答是具體怎麼辦。我們政策經濟學家批評是可以的,但是你只會批評這是欠缺一點。做上以上三點一個經濟學者,其思想其觀點,就可以從一個國家的發展,政治制度演變歷史中找到他的影子,就能見證歷史,影響歷史,這就是政策經濟學家的使命。
第四點、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金錢橫流的社會中,學問者做學問,學問者要珍惜出自自己名下的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字。我們要牢記演講寫文章、做報告,首先是向社會表明自己是如何做人的,其次向社會表明自己是如何做學問的。在社會和歷史的面前人與學問做得好不好,正不正,深不深,在這樣的社會和歷史的面前一清二楚。
第五點、做好學問首先做好人,一個經濟學人,一個經濟分子,首先追求自由精神,獨立思考。經濟學人看中首先是經濟學人本身的人格魅力人格影響力,我相信社會上人格魅力人格影響力遠遠大於一個經濟學人的某一個經濟觀點。
經濟學人應該是良心守望者,知識的守望者,不能敷衍趨勢,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見風使舵,經常是今天否定自己的昨天,今年否定自己的去年,不斷的打自己的耳光,這樣的經濟學人是沒有出息的。因此經濟學人和做人做學問必須老老實實,不怕自己觀點思想不成熟,就怕不老實,只要老實做人和做學問,社會和歷史的眼光是客觀的,是被早晚承認,從事在勞動報酬給予一定肯定。經濟學人牢記名和利是做好學問的副產品但不是你主要目的。投機取巧不老實金錢至上早晚會被人嗤之以鼻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