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陈德铭:机器红利,将取代人口红利

09/06/2013 | 观察者
8日,“2013中国开放论坛”在宁波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短缺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从向人口要“红利”转为向机器要“红利”。


他说,每一次世界金融危机都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谁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谁不搞技术投入,谁将丧失发展的机遇。
我们还有一定劳动力的“红利”机会,但不是太多。劳动力成本高,而且“90后”职业观点的变化,他们不愿意在生产线上做简单的一线工作,所以给大量外资企业、国内先进生产企业带来了劳动力的短缺,使得这些企业需要使用机器手、机器人来代替
他表示,调查多个企业发现,凡是生产机器人或者机器手的工厂近来订货都非常好,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增加都在60%以上,同时,很多成熟的制造型企业都面临着两到三年内30%的生产线需要用机器手代替员工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产业结构转型让我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也有担忧,就是我们的‘90后’要做什么的问题。”陈德铭说。
陈德铭建议,世界上比我们发达很多的国家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也只占他们GDP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是一个国家所有人都来从事高新技术,所以我们总要把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护起来。随之变化就是机器手、机器人的代替,但是它带来的新问题我们同样还要研究
2014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
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2年末,我国15-59岁人口为937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2%,人数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比重较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换言之,人口红利的持续下降
分析普遍认为,中国在2014年前后会进入刘易斯拐点,其中的显著影响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会使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机械人的需求会在今后几年大规模增长。由此,2014年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拐点。
中金公司指出,受益于需求端(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必然趋势,中国本身也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规模和最大的自动化装备潜在市场)以及供给端(国内机器人自动化装备龙头与外资厂商的差距不断缩小)双重因素的推动,中国在未来5-10年中有望涌现出世界级的机器人自动化厂商。
机器自动化车间
机器自动化车间
“我国此前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劳动力人口下滑,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业上的应用将逐步展开。”分析人士表示,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也从早期的仅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自然不断增加。
事实上,在我国人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迅速进入机器人时代已成为大势所趋,当前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实际应用正悄然替代着广大一线工人。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最新数据,目前全球已部署了100多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
“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专家表示,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将在我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新装机器人139300台,较2010年提高18%。该协会还预计,2014年我国需求量将达到32000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到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0000台,保有量超13万台
机器人将进入爆发期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关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对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需求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进入机器人时代。如,往年春季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招工旺季,各厂区排长龙应聘的场面往往异常火爆。但在今年,富士康新员工招聘情况却变得非常冷清。业界猜测,这主要与富士康大规模启用工业机器人有关。
富士康掌门郭台铭在2011年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在组装工厂生产线上累计部署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取代现在简单重复的人力劳动。虽然计划略显夸张,但也表明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前景诱人。这也预示着这一现象很快会在其他制造业领域出现。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增长30%,累计安装量已达5万台。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较2009年增长了1.71倍,当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52290台;2011年销售量约22600台,同比增长51%。增速继续保持世界之最。
平安证券表示,过去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复合增长30%,不过截至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日本的10%和德国的25%,市场空间很广阔;与中国当前近似的日本上世纪80年代,曾因人力成本上升驱动机器人行业10年复合增速近50%,由此预计,未来3年中国该行业复合增速可达30%,两到三年后机器人将开始爆发性成长。
科技部2012年印发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四大任务。
“工业机器人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与提升必不可少的高端装备,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同时随着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上海证券分析师对《投资快报》记者如是说。


中国资产狂飙时代已结束, “三大红利”正在消失
09/04/2013 | 杨成长|环球时报
在中国,资产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十年来,中国的股票市值,从不足5万亿元增至25万多亿元,房地产资产从十余万亿元增至80万亿元左右,银行资产从20多万亿元增至125万亿元左右。前十年,是中国资产的狂飙时代,但很难有下一波了,这背后理由有三:货币扩张呈现放慢迹象,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下降,GDP增速高峰已经过去。根据西南财大的一项调查,中国城市户口家庭平均资产达247万元人民币,这已经大于美国了。因此,中国资产增值爆发期已经过去,这两年是资产调整期,接下来将是资产平稳增长期。


  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我们距离目标差距最大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GDP总量和人均GDP。未来八年,只要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人均GDP就会到1万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总量就会达到14万亿美元左右,跟美国相差不大。在硬指标上我们可以说完全达到小康社会要求了。我们差距最大的是在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公正和环境保护上。因此,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和建设生态文明肯定是这届政府未来工作的三大抓手。

  三大红利正在消失

  过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要素红利正在消失。

  人口红利上,中国正面临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低成本劳动力缺乏。

  土地红利上,不能说没有了,而是下降了。城市的中心城区土地被卖得差不多了。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33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7平方米,再过两年,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会超过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另一方面,中国农村的土地红利几乎一钱不值,由于农村实行的集体土地制,基础设施的农村土地成本非常低。但这也在变化,随着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确权,土地成本将大幅上升。

至于储蓄红利,中国的老百姓和企业为银行贡献了100万亿元储蓄,银行用3%多一点的利息拿在手里,去年银行加权贷款利率约7%,社会上很多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两倍,民间借贷则是4倍。中国有巨大的储蓄红利,100万亿元存款对应50余万亿元GDP,美国则是15.7万亿美元GDP对应10多万亿银行资产。中国政府、企业是非常幸运的,老百姓的储蓄热情就像为500亩土地提供了1000亩地需要的水库。

  但这一情况在改变,对企业来说,货币宽松最关注能否融到资金、融资成本是否下降。而经济下来了,效益下来了,物价下来了,利率下来了并不叫宽松,很多加工制造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大大低于银行的贷款利息和融资成本,试问这类企业何以生存?中国企业有时竞争不过外资企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3%4%的利息,而我们则是7%8%,甚至更高,所以一些广东当地企业拼不过台湾企业、香港企业,其实是利息问题。

  储蓄、劳动力、土地这三种要素红利在下降,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

  结构调整与城镇化难题

  未来中国将面临需求结构的大调整。过去经济结构讲三点: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未来摆在第一位的将是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不调整,产业结构怎么调整呢?而需求结构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分配结构的调整。所以谈收入分配改革、城乡一体,社会福利均等,别看这不像搞工业、搞投资,其引发出的需求可能比那些更加有效。

  另一个变化将是新型城镇化。首先,传统农业已经走不下去了,农业一年增加值也就是4万多亿元,财政上三农支出将近3万多亿元,一个4万多亿产值的行业拿3万多亿补贴,从经济角度来说,这怎么能对称呢?所以农业已成为纯补贴性行业,我们现有的招数也就是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现在国内农产品价格已经跟国际大致相当,很多甚至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去年纺织业不行,就因为棉花价格比国际价格要高。其次,现在城镇人口,把2亿多农民工算进去了,但他们当真是城市人口吗?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大城市发展模式就很难稳固,现在二代农民工成为社会上自杀、犯罪较集中的人群,他们不像一代农民工进城后是带着感恩之心来的,他们会想我为什么不是城里人,无法享受城里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养老、失业、退休金,要怎么生存?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做法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三新。第一,要解决农村土地的确权、集中转让问题,小农经济搞不下去,最重要是土地确权、集中转让,只有搞规模农场,才能把成本降下去,这个产业才能生存下去。第二,要让这2亿农民工也能像市民一样在城里生存下去,关键是让他们跟城市人具有同等的社会福利,而且中央很明确,必须在今后5-8年解决。第三,实行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已经起步了。但是稍有一点进步,我们就感到社会矛盾来了,如农民工子女能不能就近高考,这是社会福利中很小的一块,既然是城市市民,子女为什么不能在当地高考呢,但这也引起很大的社会讨论,所以中国新型城镇化,迈步还比较艰难。

  下一个投资点:把穷人变成中产阶级

  总结以上变化,笔者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变化有三大预测。一是今后5-8年,中国人面貌改变比较大的,不是有钱人,也不是城里人,而是穷人,所以需求的爆发是怎么把穷人变成中产阶级,这才是最大需求点所在,值得投资者关注。

  二是中国经济再不会像过去那样急剧下落,或急剧涨升。那么怎么看经济是否起来了呢?过去就看钢铁、石化及其他重要投资品的投资热度,今年因为这些东西起不来,所以大家对经济是否起来把握不好,笔者觉得只能是软启动

  其三是中国的投资高峰期及大起大落阶段已经结束,今后更常见的应是配置性的、均衡的投资。(作者是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本文为作者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上海白银年会上的发言,芮晓煜整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