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日本《外交学者》:中国未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22/04/2013 | M. Taylor FravelThe Diplomat.

China Has Not (Yet) Changed Its Position on Nuclear Weapons

In a recent op-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nuclear expert James Acton suggests that China may be changing its nuclear doctrine.  The principal basis for his argument is the absence of a specific repetition of China’s “no first-use” policy in the latest edition of Beijing’s bi-annual white paper on defense.  Acton, however, misreads the recent white paper and draws the wrong conclusion about China’s approach to nuclear weapons.
First, no first use has been a core feature of Chinese defense policy for decades, having been decided by Mao himself in 1964.  If China abandoned or altered this policy position, it would reflect a major change in China’s approach to nuclear weapons – and a major change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This would not be a casual decision by China’s top leaders but rather a radical change precipitated by a major shift in China’s security environment. Although China’s concerns about U.S. missile defense policies that Acton notes are real, these concerns have existed since the mid-1990s and shape China’s current efforts to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its nuclear forces.
To date, China has focused on building a small but potent nuclear force with the ability to launch a secure second strike if attacked with nuclear weapons – what I call “assured retaliation.”  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 of China’s nuclear arsenal and the doctrinal emphasis on surviv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re consistent with a pledge to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first.  Moreover, if China were to abandon or alter the no first-use policy, it would surely want to reap a clear deterrent effect from such an action and likely do so clearly and publicly, not indirectly and quietly through an omission in a report.
Second, the absence of the no first-use policy in the 2012 white paper does not support Acton’s contention that China is changing its nuclear doctrine. Here, Acton overlooks that this edition of China’s bi-annual defense white papers is different from past volumes in one important respect. 
According to Major General Chen Zhou, one of the white paper’s drafters and a researcher at the PLA’s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the 2012 white paper uses a thematic model (zhuanti xing) and not a comprehensive one. In the past, the comprehensively-oriented white papers all had the same title, such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10.  The title of the 2012 edition, however, reflects the new thematic focus: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hina Armed Forces.  By discussing in more detail the structure and missions of China’s armed forces, the 2012 white paper dropped a chapter found in all previous ones entitled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In the past editions, this chapter contained the references to China’s no first-use policy (as well as many other defense policies).  Applying Occam’s razor, the lack of a chapter on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policies can account for the absence of a reference to the no first-use policy.
In addition, the white paper’s discussion of the use of nuclear weap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 first-use policy.  The white paper refers to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a lean and effective force,” repeating language from the 2006 white paper that officially detailed China’s nuclear strategy for the first time.  Second, it states that China’s nuclear weapons will only be used under one condition: “If China comes under a nuclear attack, the nuclear missile force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will use nuclear missiles to launch a resolute counterattack (jianjue fanji).”  Here, the 2012 white paper uses the exact same sentence as the 2008 white paper, which did contain a reference to the no first-use policy.  More generally, a nuclear counterattack is the only campaign for China’s nuclear forces that has been described in authoritative Chinese doctrinal texts, starting with the 1987 edition of the Science of Strategy (Zhanlue Xue).
Acton also cites a speech that Xi Jinping gave to party delegates from the Second Artillery in December 2012.  In public reporting of his speech, Xi stated that the Second Artillery provides “strategic support for our great power status.”  Xi also did not mention the no first-use policy.  But Xi did not mention any other elements of China’s nuclear policy, either, or anything related to when and how China’s nuclear forces would be used.  Instead, the absence of the no-first use policy in this speech was likely another “false negative” regarding a change in China’s nuclear doctrine. 
Furthermore, Xi in his remarks praised the Second Artillery for “resolutely carrying out the policies and instructions of the party center and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Given that Hu Jintao re-affirmed no first use at the April 2012 nuclear summit in Seoul, these “policies and instructions” would have included the no first-use policy.
To be clear, Chinese strategists have debated the merits of dropping or altering its no first-use policy.  The debate was especially intense during the mid to late 2000s.  Some participants in the debate suggested that no first use might not apply in certain situations that would be seen as equivalent of a “first use,” including conventional strikes on China’s nuclear forces or facilities as well as strikes on strategic targets like the Three Gorges Dam or the top Chinese leadership.  In the end, however, a high-level decision was made to maintain the no first-use policy and the internal debate concluded without any change to China’s position.
Nevertheless, although no first use remains a central part of China’s approach to nuclear weapons, a certain and perhaps growing ambiguity surrounds the policy.  As the Chinese debate indicates, under some set of extreme but nevertheless not implausible conditions, the policy might not serve as a constraint on first use even if China overall postures its forces primarily to deter a nuclear attack.  Likewise, in the heat of a crisis, actions taken to deter a nuclear strike against China, such has placing forces on high alert levels, might be seen as indicating a preparations to launch first and invite a pre-emptive strike.
Thus, I agree with Acton’s policy recommendation about the need for a U.S.-China dialogue on nuclear weapons even though I disagree with his argument about China’s nuclear doctrine.  More dialogue on strategic issues is needed at the highest level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 area is prone to misperception and miscalculation.  The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about the no first-use policy should be discussed.  Indeed, General Martin E. Dempse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should the issue of nuclear dialogue when he visits China this week.
M. Taylor Fravel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member of the Security Studies Program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can be followed on Twitter @fravel.

23/04/2013 |  王昭 刘美辰|新华网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庞森22日在日内瓦表示,中国将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当天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次审议大会第二次筹备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代表团团长庞森表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成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庞森说,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积极推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始终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从未在别国部署核武器,没有也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
  庞森强调,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庞森说,中方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防扩散义务,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并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规体系。中方始终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出发,推动和平解决有关地区核问题,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中方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为推动对话进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庞森同时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为推动国际和本地区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合作。中方同样重视核安全和核能安全问题,积极参与两届核安全峰会并落实其成果,加强防范和控制核事故的能力,并与各国一道不断寻求加强核安全和核能安全更为有效的途径。
  庞森还说,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全面、平衡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三大支柱,努力增进条约的普遍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前共有189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条约,并从1995年开始参加条约审议大会及其筹备会。条约规定,每5年召开一次审议大会。条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将于2015年召开。



中国删除「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20/04/2013 | 詹姆斯··阿克顿| NYT
解读任何国家有关其核武器的声明,都可能是对细微差别的研究,但偶尔会有个别国家提出——或者没能提出——一些说法,标志着其彻底告别过去的立场。中国在周二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就属于这一类,这份白皮书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删除了中国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这个明确的承诺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公开的核政策的基石然而这份白皮书引入了模糊性。它肯定了使用核武器回应核攻击的做法,但没有排除其他用法
在朝鲜发出公开的核威胁之际,解读中国措辞晦涩、看似温和的声明似乎并不是首要任务。的确,正是因为与中国之间出现核对峙升级的可能性相当低,大多数防务专家很可能专注于白皮书对中国迅速增强的常规军力的描述。
但所有这些动态可能是存在密切联系的。
1964年,中国在进行第一次核武器试验后立即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从1998年中国发布的第一份国防白皮书,到2011年发布的第六份,即上一份国防白皮书,都明确且无条件地包括了这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此前中国是最强烈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之一,美国从未表达过这样的立场。
今年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官员出错的结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直是中国核政策的固有部分,白皮书的作者绝不可能忘记这一点。此外,有其他证据表明,中国可能正在全面反思国家的核战略。
去年12月,习近平在出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后不久,就向负责中国陆基核武器的第二炮兵部队发表讲话。(习近平于上个月成为中国国家主席。)过去,中国官员借用毛泽东的比喻淡化核武器的价值,称其为“纸老虎”。但习近平的讲话标志着这种说法发生重大变化,相关报道援引他的话称,核武器为中国保持大国地位提供战略支持。习近平在讲话中没有重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把习近平的讲话与这份白皮书结合起来看,很可能引发美国及其盟友的担忧,特别是日本。无疑,表达担忧的人将包括自称的“中国鹰派”,他们一贯对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不屑一顾,称其纯粹是持续了50年的宣传。现在,他们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个明显的转变上大做文章。
但他们不会是唯一发声,表达担忧的人;的确,就连温和派也很可能同意。就在上个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发表了由美国两党分析人士组成的小组所做的报告,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大体上趋于稳定,而且应当持续下去。”
中国的这份国防白皮书还可能在政治上使奥巴马总统更难推进其雄心勃勃的核议程,包括创造适当条件,让美国宣布其保持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阻止其他国家使用核武器。
中国核战略思想的明显转变,很可能是对周边地区其他安全趋势的回应。即使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发出最新一轮核威胁之前,美国国防部就宣布了加强美方在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的计划。
美国表示,那些防御系统是为了防御朝鲜的袭击,但它们似乎也意在抗衡中国不断扩张的区域性常规导弹武器库。中国的国防规划者担心,美国有朝一日可能将这些防御系统升级到也能化解中国远程核打击能力的水平,美国在常规打击能力方面的投资加剧了这种担忧。
因此,中国可能打算通过白皮书的新措辞发出信号:在未来的危机中,如果中国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将要以导弹防御系统为后盾,用常规武器打击中国的核武器库,那么中国或许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对这种关切应该并不陌生;冷战时期,这被称为“要么使用,要么失去”的问题。
美中双方需要就核威慑问题展开坦诚的高层对话已有一段时间了。新白皮书及习近平的讲话使这种需要变得更加紧迫。
虽然核对峙升级的几率相当低,但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使用核武器的风险已经高得不可接受,仅仅为了这个原因,双方构建互信就是必要的。此外,核领域的相互猜疑会蔓延至常规领域,使降低冲突爆发几率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
遗憾的是,尽管奥巴马和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多次邀请,但中国一直不愿投入持续的对话。然而,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带来了机会。鉴于习近平似乎亲自对核战略感兴趣,他也许愿意指示中国军方与美国接触。习近平的代表应该解释中国的核战略思想和姿态为什么在演变。与此同时,中国应当避免明确否定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以便在未来更容易恢复这种战略思想。
在美国这方面,为提高成功接触的可能性,不妨提出拓展对话内容,使其包括两国间的所有战略军事互动。由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常规军备竞赛可能加剧了中国对其核武力量生存能力的担忧,对中国来说,这样的对话可能比仅仅关注核武器的对话更具吸引力。
谁也无法预测习近平会否接受重新发出的商谈邀请。但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提议。
詹姆斯·M·阿克顿(James M. Acton)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 






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全文)
16/04/2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录
  前 言
  一、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
  二、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
  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
  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五、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结束语
  附 录
  前 言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紧紧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合作维护安全,携手实现发展,是时代赋予各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中国武装力量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拓展武装力量运用方式,为国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一、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
  新世纪以来,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与此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互动,国际军事领域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安全问题的突发性、关联性、综合性明显上升。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美国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地区格局深刻调整。
  中国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两岸关系继续呈现和平发展势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有的国家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频繁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威胁上升。“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国家海外利益安全风险上升。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拓展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积极运筹和平时期武装力量运用,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则: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坚定不移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防备和抵抗侵略,遏制分裂势力,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在太空、网络空间的安全利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坚定不移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统筹推进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兵种力量联合运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日常战备水平,加强针对性战备演习演练,周密组织边海空防战备巡逻和执勤,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和重大突发事件。
  ——树立综合安全观念,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适应安全威胁新变化,重视和平时期武装力量运用。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职能,坚决打击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遂行安保警戒任务。加强应急救援、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等海外行动能力建设,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深化安全合作,履行国际义务。中国武装力量是国际安全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严格依法行动,严守政策纪律。中国武装力量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依法用兵、依法行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守群众纪律,依法完成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和安保警戒等任务。以《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依据,坚持在双边多边条约的法律构架内行动,确保涉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为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提供法律保障。
二、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
  中国武装力量由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近年来,人民解放军按照履行使命任务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军队改革。强化军委总部战略管理功能,组建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将总参通信部改编为信息化部,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改编为军训部;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调整优化各军兵种规模结构,改革部队编组模式,推动作战力量编成向精干、联合、多能、高效方向发展;完善新型军队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和后勤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陆军主要担负陆地作战任务,包括机动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警卫警备部队等。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陆军积极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逐步实现部队编成的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现有85万人。集团军由师、旅编成,分别隶属于7个军区。沈阳军区下辖第16、39、40集团军,北京军区下辖第27、38、65集团军,兰州军区下辖第21、47集团军,济南军区下辖第20、26、54集团军,南京军区下辖第1、12、31集团军,广州军区下辖第41、42集团军,成都军区下辖第13、14集团军。
  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海军注重提高近海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发展先进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等装备,完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装备体系,提高远海机动作战、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海军现有23.5万人,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基地、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2012年9月,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发展航空母舰,对于建设强大海军和维护海上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空军是空中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的任务,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等兵种组成。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空军加强以侦察预警、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发展新一代作战飞机、新型地空导弹和新型雷达等先进武器装备,完善预警、指挥和通信网络,提高战略预警、威慑和远程空中打击能力。空军现有39.8万人,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军区空军下辖基地、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师(旅)、雷达旅等。
  第二炮兵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按照精干有效的原则,第二炮兵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利用成熟技术有重点、有选择改进现有装备,提高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增强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稳步提升。第二炮兵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武警部队平时主要担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战时配合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武警部队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完善从总部至基层中队的三级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发展部队遂行任务急需的武器装备,开展针对性训练,提高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能力。武警部队由内卫部队和警种部队组成,内卫部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队和机动师,警种部队包括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列入武警序列。
  民兵是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民兵担负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执行战备勤务、参加防卫作战、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和参加抢险救灾等任务。民兵建设注重调整规模结构,改善武器装备,推进训练改革,提高以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民兵组织分为基干民兵组织和普通民兵组织。基干民兵组织编有应急队伍,联合防空、情报侦察、通信保障、工程抢修、交通运输、装备维修等支援队伍,以及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等储备队伍。
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
  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保卫边海防安全
  中国有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和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万多公里。中国武装力量对陆地边界和管辖海域实施防卫、管辖,维护边海防安全的任务复杂繁重。
  陆军边海防部队驻守在边境、沿海地区及海上岛屿,担负着守卫国(边)界、沿海海岸和岛屿,抵御防范外敌入侵、蚕食、挑衅,以及协助打击恐怖破坏、跨境犯罪等防卫与管理任务。边海防部队坚持以战备执勤为中心,强化边境沿海地区重要方向和敏感地段、水道、海域防卫警戒,严密防范各类入侵、蚕食和越境渗透破坏活动,及时制止违反边海防政策法规和改变国界线现状的行为,适时开展军地联合管控、应急处突等行动,有效维护边境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中国已与周边7个国家签订边防合作协议,与12个国家建立边防会谈会晤机制。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等国边防部门开展联合巡逻执勤、联合管控演练等友好合作活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每年组织相互视察活动,监督和核查边境地区信任措施落实情况。
  海军加强海区的控制与管理,建立完善体系化巡逻机制,有效掌握周边海域情况,严密防范各类窜扰和渗透破坏活动,及时处置各种海空情况和突发事件。推进海上安全合作,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在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框架下,定期开展海上信息交流,避免发生海上意外事件。根据中越签署的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协议,两国海军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两次联合巡逻。
  公安边防部队是国家部署在边境沿海地区和开放口岸的武装执法力量,担负保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沿海地区和海上安全稳定、口岸出入境秩序等重要职责,遂行边境维稳、打击犯罪、应急救援、边防安保等多样化任务。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一线划定边防管理区,在沿海地区划定海防工作区,在毗邻香港、澳门陆地边境和沿海一线地区20至50米纵深划定边防警戒区,在国家开放口岸设立边防检查站,在沿海地区部署海警部队。近年来,对边境地区和口岸实行常态化严查严管严控,防范打击“三股势力”、敌对分子的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集中整治海上越界捕捞活动,强化海上治安巡逻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2011年以来,共破获各类案件47445起,缴获各类毒品12357千克,缴获非法枪支125115支,查获偷渡人员5607人次。
  民兵积极参加战备执勤、边海防地区军警民联防、哨所执勤和护边控边等行动,常年在边海防线上巡逻执勤。
  保卫空防安全
  空军是保卫国家空防安全的主体力量,陆军、海军和武警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担负部分空防任务。平时,国家防空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防空部队指挥体制,空军根据中央军委意图对担负防空任务的各种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中国空防体系由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空中防御、地面防空、综合保障和人民防空六大系统组成。中国已建成集侦察预警、抗击、反击和防护于一体的空防力量体系,具有以各种对空探测雷达和预警机为主体,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侦察为补充的空情获取手段;以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地空导弹、高炮部队为主体,以陆军防空兵、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和人民防空力量为补充的抗击手段;以各种防护工程和防护力量为主体,以专业技术防护力量为补充的综合防护手段。
  空军日常防空基本活动,主要是组织侦察预警力量,监视国家领空及周边地区空中动态,随时掌握各种空中安全威胁;组织各级指挥机构,保持以首都为核心、以边境沿海一线为重点的常态化战备值班,随时指挥各种空防力量行动;组织日常防空战斗值班兵力,进行海上空域警巡、边境反侦察和境内查证处置异常不明空情;组织航空管制系统,监控飞行活动,维护空中秩序,保障飞行安全。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战备工作是军队为执行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而进行的准备和戒备活动,是军队全局性、综合性、经常性的工作。提高战备水平,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是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民解放军建立正规的战备秩序,加强战备基础性建设,搞好针对性战备演练,周密组织战备值班和边海空防巡逻执勤,随时准备执行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根据执行任务需要进入等级战备,战备等级按照戒备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三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陆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维护边境正常秩序和巩固国家建设成果为重点,依托作战指挥机构和指挥信息系统,加强战备值班要素整合,探索战区联合值班模式,推进团以上作战部队战备值班系统综合整治,以常态化运行的体制机制保证战备工作落实,形成各战略方向衔接、多兵种联合、作战保障配套的战备力量体系布局,始终保持迅即能动和有效应对的良好状态。海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重点,按照高效用兵、体系巡逻、全域监控的原则,组织和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在相关海域保持军事存在。各舰队常年保持必要数量舰艇在辖区内巡逻,加强航空兵侦察巡逻,并根据需要组织机动兵力在相关海域巡逻警戒。空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国土防空为重点,坚持平战一体、全域反应、全疆到达的原则,保持灵敏高效的战备状态。组织常态化空中警戒巡逻,及时查证异常不明空情。空军指挥警戒值班系统以空军指挥所为核心,部队指挥所为基础,以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等战斗值班兵力为支撑。
  第二炮兵平时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按照平战结合、常备不懈、随时能战的原则,加强战备配套建设,构建要素集成、功能完备、灵敏高效的作战值班体系,确保部队应急反应迅速,有效应对战争威胁和突发事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常规导弹部队能够快速完成平战转换,遂行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开展实战化演习演练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开展实战化演习演练作为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重要抓手,注重将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精确作战、融合集成、联合制胜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理念广泛融入训练实践,按实战要求、战时编组和作战流程组织演练,突出指挥对抗训练、实兵自主对抗训练和复杂战场环境下训练,全面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开展跨区训练。为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在陌生环境、复杂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依托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任务相近、类型相同和未来作战环境相似的师旅部队,以实兵检验性演习的方式开展一系列跨区机动演习演练。2009年,组织沈阳、兰州、济南和广州军区各1个师进行远程机动和对抗性演练。2010年开始,组织“使命行动”系列战役层次跨区机动演习演练。其中,2010年组织北京、兰州、成都军区各1个集团军首长机关带1个师(旅)以及空军部分兵力参演,2011年组织成都、济南军区带有关部队赴高原地区演练,2012年组织成都、济南、兰州军区和空军有关部队赴西南地区演练。
  突出对抗训练。各军兵种强化对抗性检验性演习演练,组织实兵对抗、网上对抗和计算机模拟对抗等演习,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空军依托训练基地构设复杂战场环境,组织军区空军之间、军区空军与合成“蓝军”部队之间,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红蓝”体系对抗演习。第二炮兵开展复杂战场环境下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防干扰、精确打击与防护反击的对抗性训练,加强核生化武器威胁条件下安全防护和操作技能训练,每年安排多种型号导弹部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
  拓展远海训练。海军探索远海作战任务编组训练模式,组织由新型驱护舰、远洋综合补给舰和舰载直升机混合编成的远海作战编队编组训练,深化复杂战场环境下使命课题研练,突出远程预警及综合控制、远海拦截、远程奔袭、大洋反潜、远洋护航等重点内容训练。通过远海训练组织带动沿海有关部队进行防空、反潜、反水雷、反恐怖、反海盗、近岸防卫、岛礁破袭等对抗性实兵训练。2007年以来,在西太平洋共组织远海训练近20批90多艘次。训练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某些国家军用舰机的抵近侦察和非法干扰活动。2012年4月至9月,“郑和”号训练舰进行环球航行训练,先后访问及停靠14个国家和地区。
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任务。中国武装力量服从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参加国家建设
  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任务的前提下,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坚持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等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援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发挥水电、交通、工程、测绘等专业部队的优势,支援国家和各地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共投入劳动日1500多万个,动用机械车辆120多万台次,援建机场、公路、铁路、水利枢纽等省以上重点工程350多项。武警水电部队先后参加云南糯扎渡、四川锦屏、西藏旁多等水利水电和铁路、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115项。武警交通部队承建新疆天山公路、甘肃洛塘河特大双层桥梁、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等172个项目,建设里程3250公里。
  参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建制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荒山绿化、防沙治沙、湿地生态保护等工作,支援京津风沙源治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长江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西藏“一江两河”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区和生态工程建设。两年来,共植树1400多万株,成片造林、飞播造林和绿化荒山荒滩300多万亩。测绘、气象、给水等技术部队还为地方提供大地勘测、气象水文预报、水源探测等服务。
  扶贫帮困和支援新农村建设。各部队先后与63个贫困县、547个贫困乡镇建立帮扶关系,共建立扶贫联系点2.6万个,支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等小型工程建设2万多个,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1000多项,帮助4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先后在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内蒙古、贵州等地支援地方找水打井,共打井358眼,解决了96万人生活用水及8.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实施“百井支农富民”工程,在宁夏中南部干旱带找水打井192眼,缓解了39万人、57万头牲畜饮水和3.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011─2012年,军队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技术部队共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研究200多项,参与科技攻关220项,转让科技成果180项。军队和武警部队108所医院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医院130所,军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所)1283个。2009—2012年,在新疆、西藏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集中援建“八一爱民学校”57所,解决了3万多名学生入学问题。
参加抢险救灾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依据2005年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军队和武警部队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任务。
  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成战略级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在重点地区预储预置抢险救灾急需物资器材,编制修订团以上部队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军地抢险救灾联训联演,全面提高抢险救灾能力。目前,已组建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交通电力应急抢险队、海上应急搜救队、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医疗防疫救援队、气象保障应急专业队等9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各军区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组建4.5万人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
  中国武装力量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都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2008年,出动126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击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2.1万人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2010年,投入2.1万人参加青海玉树强烈地震抗震救灾,1.2万人参加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2011年以来,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37万人,各型车辆(机械)19.7万台次、飞机和直升机225架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87万人,参加抗洪、抗震、抗旱、防凌、防台风和灭火等抢险救灾行动,抢救转移群众245万人,抢运物资16万吨。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每年出动数百架次担负森林和草原防火、救火任务,并实现常态化。
  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武装力量依照法律法规参加维护社会秩序行动,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武警部队是国家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和突击力量。2009年8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明确了武警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范围、措施和保障办法。武警部队构建以机动兵力为主体、以执勤部队抽组兵力为补充、以警种部队和院校兵力为支援的处突维稳力量体系,完善以国家级反恐队、省级特勤中队、市级特勤排、县级应急班为主体的四级反恐力量体系。扎实做好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严格执行现场警卫、人员安检、重要目标守卫、要道设卡和城市武装巡逻等任务。2011─2012年,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配合公安机关成功处置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参与处置劫持人质等严重暴力事件68起,解救人质62人。先后完成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累计用兵160多万人次。
  人民解放军派出相关力量协助公安、武警部队完成重大活动安保任务。陆军主要承担防范恐怖活动、核化生爆检测、医疗救援等任务,海军主要承担排除水域安全隐患、防范来自海上恐怖袭击等任务,空军主要承担保卫重大活动举办地和周边地区空中安全等任务。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行动,共出动兵力14.5万人,动用飞机和直升机365架、舰船148艘、雷达554部。
  民兵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按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军事机关的指挥下,参加治安联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重大活动安保等行动。每年有9万多人执行守护桥梁、隧道和铁路线等任务。
  驻香港、澳门部队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队,依法履行防务职责。香港、澳门驻军法规定,特区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驻香港、澳门部队适时组织联合海空巡逻和年度演习演练活动,参与特区政府组织的海上空难搜救联合演习,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香港赛区及香港、澳门回归庆典活动安保任务。
维护海洋权益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职责。
  海军结合日常战备为国家海上执法、渔业生产和油气开发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分别与海监、渔政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完善军警民联防机制。协同地方有关部门开展海洋测绘与科学调查,建设海洋气象监测、卫星导航、无线电导航及助航标志系统,及时发布气象和船舶航行等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管辖海域内的航行安全保障体系。
  海军与海监、渔政部门多次举行海上联合维权执法演习演练,不断提高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斗争指挥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2012年10月,在东海海域举行“东海协作—2012”海上联合维权演习,共有11艘舰船、8架飞机参演。
  公安边防部队作为海上重要武装执法力量,对发生在我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违法行为或者涉嫌犯罪的行为行使管辖权。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大力开展平安海区建设,加强北部湾海上边界和西沙海域巡逻监管,有效维护了海上治安稳定。
  维护海外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成为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经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同意,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26日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该海域的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并尽可能为航经该海域的外国船舶提供安全掩护。截至2012年12月,共派出13批34艘次舰艇、28架次直升机、910名特战队员,完成532批4984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其中中国大陆1510艘、香港地区940艘、台湾地区74艘、澳门地区1艘;营救遭海盗登船袭击的中国船舶2艘,解救被海盗追击的中国船舶22艘。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在利比亚的中资机构、企业和人员面临重大安全威胁。中国政府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共撤出35860人。人民解放军派出舰艇、飞机协助在利比亚人员回国。海军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的“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中国受困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援和保护。空军紧急出动飞机4架,共飞行40架次,协助1655名受困人员(含240名尼泊尔人)从利比亚转移至苏丹,接运287人从苏丹回国。
五、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繁荣息息相关。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和维和军事专业人员,进驻指定国家或地区,在联合国主导下组织实施维和行动,主要承担监督停火、隔离冲突和工程、运输、医疗保障以及参与社会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1990年,人民解放军向联合国中东维和任务区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向联合国柬埔寨维和任务区派出400人的工程兵大队,首次派遣成建制部队。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共参加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2万人次。中国参加维和行动的所有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有3名军官和6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被授予联合国哈马舍尔德勋章。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是联合国115个维和出兵国中派出工兵、运输和医疗等保障分队最多的国家,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截至2012年12月,人民解放军有1842名官兵在9个联合国任务区遂行维和任务。其中,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78人,赴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工兵、医疗分队共218人,赴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工兵、运输和医疗分队共558人,赴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工兵、医疗分队共335人,赴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工兵、医疗分队共338人,赴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特派团工兵分队315人。
  中国维和部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22年来,共新建、修复道路1万多公里、桥梁284座,排除地雷和各类未爆物9000多枚,运送物资100万吨,运输总里程1100多万公里,接诊病人12万人次。参谋军官和军事观察员在司令部工作及巡逻、监督停火、联络、谈判等各项任务中表现出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赴刚果(金)工兵分队连续奋战数昼夜,平整火山岩石场地1.6万平方米。赴利比里亚运输分队保障范围辐射该国全境,成为驻利近50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运输保障中枢。中国维和部队还为当地民众铺路架桥、维修车辆、运送物资、送医送药和传授农业种植技术。赴黎巴嫩工兵分队自创“斜十字交叉定位”扫雷法,大大提高作业安全系数和进度,日均清排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在黎以冲突期间排除未爆炸弹3500多枚。赴苏丹达尔富尔工兵分队在被认为无法打井的地方打出13眼水井。赴南苏丹工兵分队高标准建成首个解武、复员、安置过渡培训中心,为当地和平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维和官兵恪守联合国维和人员行为准则、交战规则和驻在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严格遵守任务区规定和中国维和部队规章制度,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
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武装力量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向有关受灾国提供救援物资与医疗救助,派出专业救援队赴受灾国救援减灾,为有关国家提供扫雷援助,开展救援减灾国际交流。
  2002年以来,人民解放军已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36次,向27个受灾国运送总价值超过12.5亿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2001年以来,由北京军区工兵团官兵、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和中国地震局专家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参加8次国际灾难救援行动。2010年以来,人民解放军医疗救援队先后3次赴海地、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救援队赴巴基斯坦协助抗击洪涝灾害。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赴日参与搜救工作。2011年7月,泰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人民解放军空军出动4架飞机将中国国防部援助泰国武装部队的90多吨抗洪救灾物资运抵曼谷。2011年9月,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人民解放军空军出动5架飞机将7000顶救灾帐篷空运至卡拉奇,兰州军区派出医疗防疫救援队赴重灾区昆瑞开展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工作。
  中国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和援助,参与国际医疗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与各国的友谊和互信。2010—2011年,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赴亚非5国和拉美4国,执行“和谐使命”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历时193天,航程4.2万海里,为近5万人提供医疗服务。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医疗队还结合参加人道主义医疗联合演练,积极为加蓬、秘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雷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扫雷援助活动。1999年以来,人民解放军通过举办扫雷技术培训班、专家现场指导、援助扫雷装备等方式,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向近40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提供扫雷援助,为外国培训扫雷技术人员400多名,指导扫除雷场20多万平方米,捐赠价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的扫雷装备器材。
  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
  中国海军履行国际义务,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与多国护航力量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截至2012年12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4艘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2455艘外国船舶提供护航,占护航船舶总数的49%。救助外国船舶4艘,接护被海盗释放的外国船舶4艘,解救被海盗追击的外国船舶20艘。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联合护航、信息共享、协调联络等方面与多国海军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俄罗斯开展联合护航行动,与韩国、巴基斯坦、美国海军舰艇开展反海盗等联合演习演练,与欧盟协调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进行护航。与欧盟、北约、多国海上力量、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护航舰艇举行指挥官登舰互访活动,与荷兰开展互派军官驻舰考察活动。积极参与索马里海盗问题联络小组会议以及“信息共享与防止冲突”护航国际会议等国际机制。
  自2012年1月起,中国、印度、日本等独立护航国家加强行动协调,以季度为周期相互协调各自护航班期,实现护航资源的统筹协调,提高护航效率。中国作为首轮护航班期协调参照国,及时公布2012年第一季度护航班期,印度、日本据此调整本国护航班期计划,形成了统一且间隔有序的护航班期。韩国从第四季度起加入独立护航国家班期协调机制。
中外军队联演联训
  人民解放军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方针和战略互惠、平等参与、对等实施的原则,与外国军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军兵种的双边多边联演联训。2002年以来,人民解放军依据协议或约定与31个国家举行了28次联合演习、34次联合训练,对于促进政治军事互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机制化发展。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已共同举行9次双边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从2005年开始,举行具有战略影响、战役层次的较大规模“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07”上合组织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10”上合组织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12”上合组织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震慑和打击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提高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海上联演联训不断拓展。近年来,中国海军连续参加在阿拉伯海由巴基斯坦举办的“和平—07”、“和平—09”、“和平—11”多国海上联合演习。中俄两国海军以海上联合保交作战为课题,在中国黄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举行“蓝色突击—2010”、“蓝色突击—2012”联合训练。中国海军结合舰艇互访等活动,与印度、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越南等国海军举行通信、编队运动、海上补给、直升机互降、对海射击、联合护航、登临检查、联合搜救、潜水等科目的双边或多边海上演练。
  陆军联合训练逐步深化。2007年以来,中国陆军与外国陆军多次举行联合训练。与印度陆军举行“携手—2007”、“携手—2008”反恐联合训练,与蒙古国陆军举行“维和使命—2009”维和联合训练,与新加坡举行“合作—2009”、“合作—2010”安保联合训练,与罗马尼亚陆军举行“友谊行动—2009”、“友谊行动—2010”山地部队联合训练,与土耳其举行陆军突击分队联合训练。中国陆军特种部队与泰国陆军特种部队举行“突击—2007”、“突击—2008”和“突击—2010”反恐联合训练,与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举行“利刃—2011”、“利刃—2012”反恐联合训练,与巴基斯坦特种部队举行“友谊—2010”、“友谊—2011”反恐联合训练,与哥伦比亚特种作战部队举行“合作—2012”反恐联合训练。2012年11月,与约旦特种部队举行反恐联合训练,与美国陆军举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室内推演。
空军联合训练取得进展。2011年3月,中国空军联训分队与巴基斯坦空军举行“雄鹰—1”联合空战训练。10月,中国与委内瑞拉空降兵举行“合作—2011”城市反恐联合训练。2011年7月、2012年11月,中国与白俄罗斯空降兵分别举行“神鹰—2011”、“神鹰—2012”联合训练。
  卫勤联合训练稳步开展。2009—2011年,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先后赴加蓬和秘鲁举行“和平天使”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救灾演练。2012年10月,人民解放军卫勤分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军队举行“合作精神—2012”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
  结束语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武装力量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战备演训活动,赢得了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武装力量的使命崇高而神圣,责任重大而光荣。中国武装力量将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与各国武装力量一道努力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环境。

Chinese Defense White Paper ChallengesAmerican Leadership, Military Readiness
17/04/2013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On the eve of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s testimony to Congress on securing American interests abroad, the release of the Chinese defense white paper is a reminder of th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U.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equestration may have Washington in knots, but there is no comparable situation in Beijing. The eighth Chinese defense white paper highlights that China’s military is not only substantial and modernizing, but that it will be a growing factor worldwide. This matters immensely to the U.S. because our interests and those of the Chinese—from Syria and Iran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so often are at odds.
Retitled “Th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hina’s Armed Forces,” this year’s white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s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cluding not onl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but also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PAPF) and the militi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inese are providing some insights into the PLA’s “order of battle,” i.e., how their forces are organized and deployed. The PLA Army, for example, is described as fielding some 18 combined-arms corps, as well as some independent divisions, with a strength of 850,000 men. These 18 corps are deployed to seven “military area commands,” what were formerly termed “military regions.”
The PLA Navy (PLAN) is formed into three fleets, with a total of 235,000 personnel. The PLA Air Force (PLAAF) has 398,000 personnel, with an “air command” (formerly “military region air force”) in each of the military area commands. The PLA Second Artillery Force controls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missile forces, and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deterring other countries from using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China, and carrying out nuclear counterattacks and precision strikes with conventional missiles.”
The key tasks for the PLA include:
  • Safeguar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upporting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 Preparing to fight and win “local wars under informationized conditions,” and expanding and intensifying military preparedness;
  • Supporting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d effectively conducting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 such as disaster relief and counterterrorist operations; and
  • Deepening security cooperation with other nations and fulfilling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Interestingly, all of this is to be achieved while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laws, policies, and disciplines.” This last line reflects an ongoing effort by the PLA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of national laws and milita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govern military activities—essential as the PLA becomes a larger player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It is also a reminder of the Chinese emphasis on legal warfare.
The latest white paper provides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suppor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entails not only helping to build ke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supporting civilian authorities. While some of this relates to disaster relief,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especially the PAPF, are also charged with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Strikingly, this edition of the Chinese white paper emphasizes maritime roles. In discussing the defense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the maritime aspect is specifically referenced. Much of the discussion of border security, for example, is about coastal security. Safeguard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is equated with safeguarding maritime development and maritime interests.
The need to maintain combat readiness is exemplified by naval training. Indeed, it would seem likely that the PLAN will be pursuing more realistic blue-water training in the future.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fforts will include additional focus on preserving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 lanes.
With each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efense white paper, a little more is revealed about the Chinese military. How this compares with the American assessment, embodied in the annual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port to Congress on Chinese military capabilities, remains to be seen. But what the Chinese report makes clear is that the Chinese will not be reducing their capabilities or shrinking their presence any time soon.
As every American 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 makes clear, in word, if not always in deed, the U.S. is a Pacific nation and a resident power in Asia. It cannot continue to play its indispensible role in Asia if current trend lines continue. The regi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ultimately the United States itself will pay a price for its absence, in blood and treasure.




15/04/2013 | 中新社

中新网报道 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将于1610时发布。据了解,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专题形式发表国防白皮书。1998年至今,中国每两年对外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涵盖中国国防政策、军队建设、军控与裁军及国际安全形势、国际安全合作等内容。这也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来第八次发布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政策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面临的周边局势也更为复杂多变。20129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列,海军力量建设逐步加强,多艘新型舰艇也相继入役;另外,中国海上维权斗争也日益激烈和强硬,201210月,中国首次举行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演习;2012年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空海一体战更是明显针对中国,中国的国防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回应等等……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以专题形式呈现,向外界介绍《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这次发表的白皮书将会有什么样的亮点?针对此次白皮书内容,中新网特别邀请到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大校温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空军大校侯小河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广大网友作深度解读。敬请关注,并欢迎在线交流互动。 (2013-4-15 16:56)

主持人 说: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收看《新闻大家谈》,我是主持人陈虎龙。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政策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今天发布。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专题形式发表国防白皮书。从1998年至今,中国每两年对外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涵盖中国国防政策、军队建设、军控与裁军及国际安全形势、国际安全合作等内容。这也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来第八次发布国防白皮书。那么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以专题形式呈现,这次发表的白皮书将会有什么样的亮点?将会给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印象呢?下面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间的两位嘉宾,为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大校温冰,欢迎您。 (2013-4-16 14:02)

主持人 说:第二位专家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空军大校侯小河,欢迎您。 (2013-4-16 14:04)
主持人 说:我们看到今天上午发表的中国国防力量的白皮书,我们看到这是自1998年以来第八次发布国防白皮书,从国际惯例来看,一国发布国防白皮书的意义何在?与以往比较,这一次国防白皮书有哪些新意和亮点?请温研究员来为我们解读一下。 (2013-4-16 14:04)
温冰 说:好的,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它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向国际社会阐述我们的战略意图,包括我们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及便于增加军事互信。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国内人民群众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热情。今年这个白皮书是叫《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这是一部专题性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发布的首部专题白皮书。简单地讲,过去我们发表的前七部,它都属于叫综合型白皮书,它两个区别呢,说到底就是,一个是从宏观政策上阐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整体情况,它覆盖面比较广,宏观战略性比较强。专题性白皮书呢,主要是就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某一个领域来集中阐述,它焦点比较集中,体现在上。那么这次呢,我们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主要集中于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它在新意上主要有这么几点,我个人认为,一个是突出体现了中国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定性。第二,它是体现了我们全民强化,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这种紧迫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注重强化综合安全的全面性,包括强化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不是像过去一样是单打一的安全,而是综合性的安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坚定地坚持安全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的这种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这种一贯性。我想这五点,它是国防白皮书想向国际社会传递的最核心的信息。 (2013-4-16 14:07)
温冰 说:因为这次白皮书的发表方式调整比较大,而且选题又是选的多样化运用,主要是这么几点考虑:一个是最近几年来,多样化运用的这个实践方式大幅挑战,过去主要是以防备和抵抗侵略作战行动。现在抢险救灾,远海护航,包括参加国际的维和,国际的抢险救灾等等,这个形式非常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集中梳理和阐述。同时随着我们军队这几年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整体的军队走出去,产生了一些质疑,甚至曲解。我们想有必要回答国际社会的一个关注,所以选了一个《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来向国际社会阐述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没有改变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一个基本立场。这是我们对这次白皮书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解读。 (2013-4-16 14:10)
主持人 说:这样一个思路和这样一个主题设置的解读。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军队也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如温研究员刚刚谈到了中国的军队,我们有的时候要出外救灾,包括维持和平这样一些方式,但是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还是质疑中国军事发展的透明度,国际上中国威胁论还是时而泛起,怎么解读这种现象,请侯教授为我们分析一下。 (2013-4-16 14:11)
侯小河 说: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应该说现在的中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从经济上,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军事上,我们军力上升也很快,我们新式武器不断地出现。这就引起一些国家对中国军事发展,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一种猜疑或者是疑虑,你这么强大的军力,你想干什么?你的意图是什么?那么对于这种猜疑或者是疑虑,我们可以理解,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从1998年开始连续发表了国防白皮书,披露了大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些信息,对于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家看到这次白皮书呢,虽然不是专门讲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但是也专门拿出一章来把中国的武装力量基本情况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首次正式地通过国家文告的方式公布了18个集团军的番号,还公布了陆海空三军的人数,陆军机动作战部队85万人,海军是23.5万人,空军是39.8万人,这个应该说对于大家的关切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有利是增强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提升自己透明开放的形象,这是一点。 他们另外一个方面,我必须在这里要强调,军事透明问题,它不单单是一个军事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近几年有一些国家拿这个问题当一张牌,来鼓噪,来煽动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对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引起警惕的。那么中国军事威胁论,它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方面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搞乱,让你得不到周边国家的信任,另一方面呢,也借此限制、干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煽动中国军事威胁论,在军事透明问题上对中国不断地施压,也是一种新的遏制手段。 (2013-4-16 14:14)
主持人 说: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军事发展,以及评价我们中国国防的军队发展,能够客观地认知,你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2013-4-16 14:14)
侯小河 说:这个需要你们新闻界人士多做增信事宜的工作,我们这次发表《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也可以说是这种努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2013-4-16 14:15)
温冰 说:本身来讲,要客观地认识我们中国军队发展,首先是要在军事上进行更多的交流,增加军事互信以后,才能相信我讲的话是真的,没有一个基本的互信,他不会相信你讲的话是真的。同时我们要特点强调,战略意图的透明是最大的透明,它对我们整个形象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现在很多国家说,我们老是武器装备不透明,但实际上来讲,我们战略意图非常透明,恰恰有一些国家战略意图不透明,不告诉我们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进一步地透明。 (2013-4-16 14:16)
主持人 说:其实温研究员咱们刚刚谈到战略意图的透明,其实我们新一届领导履职以来,中国政府层面出台的第一本白皮书,领导层换届以来,新时期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建设的思路一直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从这个白皮书来看,透露出新领导层怎样的治军思路? (2013-4-16 14:17)
温冰 说:一般来讲,军事力量的运用变化,特别是运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建军、治军思路的一个整体变化,这是必然的。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实际上我们未来的建军之路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那么它这个基本途径呢,一个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第二,实际上是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些东西呢,建成一个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现代军事力量,我觉得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已经确定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大的路线。在具体上,我们还是按照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逐步推进,因为这个也是急不得的事情,因为毕竟我军现在信息化刚刚起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讲叫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要逐步推进,这是建军。 治军思路上,习主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打仗,打胜仗,他要求治军上一定是从严治军,依法治军。这次白皮书特别强调了战备工作等等,那么战备工作本身它含有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问题,你能不能保持一个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这是要靠制度来把握住的,靠制度来建立起来一个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2013-4-16 14:18)
主持人 说:那么在各方面来说,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哪些方面将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这些思路当中。 (2013-4-16 14:19)
温冰 说:最关注的应该是信息化建设,我们现在因为未来要打赢信息化条件的局部战争,你这个军队如果还要停留在机械化这种陈旧的阶段,你是打赢不了信息化战争的。所以说我们要强调军队的现代化核心是什么呢?是信息化,这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 (2013-4-16 14:20)
主持人 说:我们刚刚也聊到这次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白皮书,也就是国防白皮书发布当中主题设置是中国的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那么在这个白皮书当中,我们也看到这一次与以往相比,军事法制,国防科工和军控裁军这些都没有提及,只阐释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这一次的国防白皮书又是以专题形式发布,我们一开始聊到了这样一个专题的背景设置,特别备受关注的国防军费的使用也没有说明,这些为什么没有在此次的国防白皮书当中去公布,请侯教授帮我们分析一下? (2013-4-16 14:22)
侯小河 说:这个专题性国防白皮书它的特点就是一个专字,什么叫专呢?就是要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做一个比较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目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中国武装力量这么庞大的兵力,你到底想怎么用?我们现在发布这么一个白皮书,其实就是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一个介绍,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我们作文也是一个道理,要有一个主题,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的,和这个主题关系不是太大的,肯定就不能做过多的阐述,比如说军事法制,国防科技工业,军控和裁军,这些在以前的历次国防白皮书里面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次就不做专门的介绍。因为这些内容它有一个连续性或者说是稳定性,不会说你的政策来回变,这东西呢,也许将来我们可能再发一些专题性的白皮书,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再做介绍。那么这次白皮书,我们侧重点是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所有内容都是讲这个问题的。 (2013-4-16 14:23)
温冰 说:白皮书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它是介绍政策,而不是介绍一般的,比如像军事爱好者介绍得非常细,它主要介绍宏观政策和战略举措,这是白皮书的基本定位。这次专题性白皮书,已经是非常细了,把一些操作层面的,战略战术层面的东西都介绍出来了。 (2013-4-16 14:25)
主持人 说:我们的确可以从这次国防白皮书当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战略方面侧面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政策的看法。下一个问题,在这本白皮书当中,正文第一段就提到了美国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地区格局深刻调整,美国在亚太战略调整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当中,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中国军方将如何应对? (2013-4-16 14:26)
侯小河 说:大家注意到这次的白皮书第一章里面,讲中国的安全形势,提到了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日本,我个人认为美国带亚太地区还是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安全,它的影响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那么特别是随着美国挑战它的亚太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就更大了。那么我们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我们就会做一个猜想,它在亚太地区部署这么庞大的兵力,它的针对目标到底是什么?对这一点呢,我看国防白皮书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也就是说亚太地区已经成了全球的地缘战略中心,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对这个地区进行大的投入,大的关注,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亚太地区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那么它采取了很多措施,或者说举措,比如说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不断制造紧张的局势,这个在国防白皮书里也都强调了。那么针对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中国需要做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 第一,还是应该大力发展我们的军事实力,美国是一个非常讲实力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如果你的实力很强,它就跟你做朋友,我们说打不过你,就拥抱你,这是美国的特点。 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我还要强调,中美之间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一点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个东西,两国在战略碰撞的时候很可能发生擦枪走火。我们注意到前两天美国国务卿克里到了北京,下一步美国的参联会主席也将访问,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我们说有共同利益,就有合作空间,中美在亚太有没有共同利益?我想不用说大家也都是认同的。既然有共同利益,就有开展合作的空间,比如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双方就可以有合作,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2013-4-16 14:27)
主持人 说:其实我们在这次国防白皮书当中也看到关于维护海洋权益被首次提出来,而且强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职责,这样的安排透露出什么样的含义? (2013-4-16 14:28)
温冰 说:根据国防法中国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一个基本职责,这个是很明确的,这次白皮书就是重申了我们坚定维护海洋权益的一个坚定决心。近年来大家也都清楚,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我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受到了侵犯和侵害,这个问题历史地看,实际上历史是很清晰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了非常大的战略克制和忍让,这个是为了维护整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强调以对话携手的方式,通过双边的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争议。随着近几年我们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海军作为维护海上方向安全的主要力量,不断加大有关维护海洋权益的军事行动。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海军采取了一些过去所不常有的,比如说配合地区执法力量进行海监渔政,为渔业生产,油气田开采提供保护,这些过去我们做得少,因为过去受到侵害的少。最近几年,各种骚扰出现了,这种情况下,海军有必要来体现出它是如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我们当前,或者说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一是我们国家一个主要的安全威胁。今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任务仍然非常重,我想中国是倡导及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的,但是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中国武装力量维护利益的决心是坚定的,也是有办法、有能力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的。 (2013-4-16 14:29)
主持人 说:我们也关注到,在这次白皮书当中提到了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中国白皮书突出维护海洋权益是否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海岛争端有关? (2013-4-16 14:29)
温冰 说:刚才讲了,随着我们一个是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拓展,我们和一些国家产生了纠纷和争议。第二,安全我们一些国际约定,本来是要求共同开发,然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一些国家它不是共同开发,而是单独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实际上来讲,把海洋问题突出出来了,这事关我们国家的发展利益问题。 (2013-4-16 14:30)
主持人 说: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我们看到白皮书列举了几个,201210月,在东海海域举行的东海协作2012海上联合维权演习,共有11艘舰船、8架飞机参演,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演习,2013年是否还有安排? (2013-4-16 14:31)
温冰 说:海上联合维权演习,是适应海上维权形势斗争需要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军地海上联合维权行动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维权演习,它可以进一步协调军地双方维权的指挥程序,应急处置等等。也可以检验我们的预案、方案,预案方案如果放在那儿不去实行的话,不知道它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我想呢,这个是根据今后中国武装力量和地方的执法部门,渔政、海监,将来还会根据情况举办这些联合演习,这是我们一个,应该说它将来会成为一个基本的形式,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维权联合行动的意义在于哪儿呢?一个是告诉其他有关国家我们维权的意识、决心是很明确,很坚定的。第二,维护相关海域的安全稳定,再一个,促进有关国家回到谈判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不要单方面挑起事端,不要激化矛盾,这是很重要的。 (2013-4-16 14:33)
主持人 说:我们看完这本白皮书,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突出海洋的分量,当中提到了很多海洋的权益,包括我们海军。而且我们也注意到,在白皮书颁布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三亚视察海军基地,这也是十八大后,习近平第二次视察海军,这些是否在说明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发力加强海军建设?请侯教授为我们分析一下。 (2013-4-16 14:34)
侯小河 说:你说的确实没错,这次白皮书有关于海洋的内容确实是很丰富的,刚才讲到的维护海洋权益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我们首次在白皮书里面提出,要维护海外利益,首次提出要维护国际海上战略通道,我们还介绍了中外在海上进行一系列联合演习的一些情况。那么这些情况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就是建设海洋强国,第二个是建设强大海军。那么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呢?因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海洋我们知道占地球表面的71%,比陆地要大得多。在当前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环境严重恶化,资源日渐缺少的情况下,向海洋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这次白皮书里面专门强调,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一个是空间保障,一个是资源保障。那么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战略,把它提升到一个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第一个方面。 那么第二点,建设强大海军,任何一个海洋强国,它必然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历史上历来都是这样的。那么当前像美国,它是有285艘军舰,其中航空母舰是11艘,它的总吨位相当于美国以后,就是仅次于美国后面12个国家的总吨位之和,它的实力可以说是超群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那么在亚太地区,日本的海军实力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也是非常强的。那么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应该说要走的路还很长。那么这次白皮书里面,专门强调要发展三种力量,提高三种能力,哪三种力量呢?一个是舰艇,一个是驱逐舰,一个是护卫舰,我们看到这一次在2011年实行护航的时候,有一艘护卫舰到地中海去执行任务,其实那艘舰当时已经执行任务差不多结束了,该回来了,但是没有办法出了这个事又得拉过去撤查这件事,从这个事可以看出,中国海军力量,我们主战舰艇数量还不是多。 那么提高三种能力,一个是远海机动作战能力,第二个是远海合作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这种威胁的能力,第三个是战略威慑和反击能力。这三种能力是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的海军的能力。特别是这次习主席在十八大之后,两次视察海军,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央高层对海军的建设还是非常重视的,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海军实力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2013-4-16 14:38)
主持人 说:我们刚刚聊到了中国各种战略力量的体系,而且我们在白皮书当中也介绍了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指出第二炮兵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首次披露二炮部队装备的导弹型号,请温研究员来为我们分析一下? (2013-4-16 14:40)
温冰 说:第二炮兵是中国战略威胁的核心力量,它担负着双重威慑和双重作战的一种威慑力量。那么这次呢,公布了二炮的两个系列应该说是,东风系列和长剑巡航导弹,二炮导弹部队的武器是分两种型号,东风系列包括核导弹和常规导弹,这都是弹道导弹。那么长剑巡航导弹它属于非航导弹,这属于常规导弹。应该说这次我们介绍二炮的建设,以及介绍二炮的一些发展,主要是想进一步增大透明度,也体现出我们的战略威慑能力正在不断地增强。 (2013-4-16 14:46)
主持人 说:在这次白皮书当中,对中国各军种的主要作战力量都有比较细致的介绍,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军事发展更加透明,但是我们知道一国的军事信息要有必要的保密性,白皮书怎么在这种透明与保密之间平衡的,有什么标准或者底线吗? (2013-4-16 14:47)
侯小河 说:专题性白皮书在内容方面讲得比较具体,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透明和保密之间怎么取得平衡,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我个人认为军事透明要遵循最基本的原则或者说底线,就是两句话,有利于增进互信,不损害国家安全。你军事透明如果能够对双方的互信水平能够提高,那当然是有好处的,比如说一个国家在一个国际社会里面,就像一个村子里面一个大户人家,你如果整天把窗户关着,门都锁着,整天不跟外界交流,什么事都不说,这个恐怕也是不妥当的,会引起大家的顾虑,觉得你这个人是一个很怪的人,是一个威胁,他就会有猜疑。其实国家也是这样的,过度的不透明,它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随着中国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开放度也在提高,也越来越自信。那么不损害国家安全呢,这是一个底线,就是你透明,不能损害你的安全,如果把你的一些国家的秘密,特别是军事机密透出去了,对你的安全会有损害。比如说美国,它把它的核导弹公布给世界了,大家都知道它家里有多少核导弹,为什么?它公布出来之后,对它的安全不仅没有损害,而且有利于它的安全,这是一种透明的威慑。那么对中国来说呢,那中国我们的导弹数量是有限的,那么有限的核威慑如果让大家知道了,这种威慑就不存在了,所以中国不会轻易地把这种军事的秘密给透露出去,要不损害国家的安全。 那么我们在军事透明上要掌握一些原则,比如说主动透明,比如说有限透明,以我为主,透明你不能压着我,逼着我透明,我得根据我的战略环境,我的国家利益,该透就透,不该透我就不透。当然我们还要区别对待,比如说双方军事透明,咱俩是好朋友,可以多透一点,上一次我们习主席到俄罗斯,人家就让我们习主席参观了他的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这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一个保密的一个重地,那么他特别强调,习主席,你这是第一次参加我们这个中心的外国元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两国之间战略互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透明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也许下一次普京总统到中国来,我们也可以相应地做出一些象征性的透明的一些举措,这就是区别对待,友好国家,透明水平自然就好,这是我认为的一个透明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或者说是底线。 (2013-4-16 14:49)
温冰 说:我想中国军队不断加大军事透明度,这是我们的一个既定的政策方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在历史过程中,军事透明度是比较低的。随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军事透明度越来越大,今后也会逐步加大,会更好地来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战略互信,军事互信。但是呢,该保守住的机密也一定要守住,该透明的也一定要透好,这两个有一个协调,是要根据我们自身的安全利益,做出我们自身的自主判断。 (2013-4-16 14:50)
侯小河 说:我补充一点,刚才讲到我们陆海空三军人数都公布了,那么二炮的人数没有公布,为什么呢?这个二炮的人数是不轻易公布的,因为你的二炮的人数一旦公布之后,那你有多少导弹旅,人家可以根据你的人数来进行测算了,所以这是保密性很高的不轻易公布的数据。 (2013-4-16 14:51)
主持人 说:我们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其实彰显增加军事透明度,增大增信释疑力度,通过两位专家给我们的分析解读,我相信网友朋友们也更加在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这次白皮书发布的一些台前幕后的事情。好,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3-4-16 14:53)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