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
國務院新班子16日正式出爐。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名、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二號主席令,任命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為國務院副總理,楊晶、常萬全、楊潔篪、郭聲琨、王勇為國務委員。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也同時產生。
彭丽媛将扮演中国软实力
US presidents have long deployed their wives to broaden their appeal. Now Xi Jinping, China’s incoming head of state, is getting in on the act.
When Mr Xi travels to South Africa later this month, he will use his folk singer wife as part of a charm offensive to build Chinese “soft power”.
Peng Liyuan, famous in China for her fiery performances of patriotic songs, will have her own speaking engagement as her husband attends the Brics summit in Durban, three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plans told the Financial Times.
“She will make an independent appearance,” said a friend of Ms Peng. Another person briefed on plans for the trip added: “She can help China build soft power.”
The move underscores the sense that Mr Xi is treading a different path from his predecessor, Hu Jintao, who was known for his stiff and scripted style.
Ms Peng could become the only Chinese first lady to take a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role since Soong May-ling, wife of Chiang Kai-shek, helped her husband secure US support for his crumbling regim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Jiang Qing, the Shanghai starlet who became Mao Zedong’s fourth wife, became a powerful political figure at home. But after the Communist party purged her following the murderous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wives of Chinese leaders have been almost invisible.
From John F. Kennedy to Barack Obama, US presidents have used their spouses to help improve their image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 decision by the easy-going Mr Xi to break with Chinese tradition signals his recognition that China must find new ways to make friends, as its global rise triggers fear and suspicion around the world.
“Just as China need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so does the world need to learn more about China,” Mr Xi said in November, after becoming head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Under Mr Hu’s decade-long tenure, China became a global power faster than many expected. It gained influence and confidence as its economy soared – overtaking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 while the US and Europe were shaken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But over the same period, China’s neighbours have become more concerned about its growing naval presence and increasingly assertive stance on territorial disputes. Washington, meanwhile, frets about Chinese cyber attack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 and China’s growing presence in Africa has provoked fears that its hunger for resources could undermine local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Alistair Michie, a British citizen who advises Chinese officials on public diplomacy, said China has “not been telling its story” and that Mr Xi plans to tackle that issue.
“His foreign policy will be markedly different in style – you can already tell from his intolerance for bureaucracy and his propensity for decision making,” said Mr Michie. “He can be a catalyst for change throughout the foreign policy apparatus.”
新华社:周小川破例留任,成中国任职最长央行行长
作者:王秀琼、张祎、许晓青2013年3月16日新华社
留任要职往往意味着肯定,但对65岁的周小川而言,可能更多地意味着责任。
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十年的周小川16日再度出任央行行长。去年11月,周小川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一度被解读为他将退休。本月11日,周小川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在又任央行行长,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人事安排虽属“破例”,亦在情理之中。
“破例”留任缘由何在?
“周小川在国际上比较受认可。他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连任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说。余永定曾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和周小川共事过。
周小川2002年开始执掌中国人民银行,是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本月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价周小川:“思考缜密,海外知名度高,具有改革意识。”
多位专家在受访时表示,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深化的形势下,周小川的国际认可度有助于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协调货币政策。
在海内外媒体看来,周小川温文尔雅,英文流利,专业理性。周小川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执笔的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社会保障:经济分析与体制建议》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
2009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前,周小川以《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为题连续发表署名文章,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关于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倡议引发激烈讨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周小川“稳健,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很高”。
央行十年改革不停步
周小川曾把央行在银行间货币市场的日常操作称作“有点像工程师做具体的操作”。而他的确是工程师出身。
周小川是江苏宜兴人,当过知青,是我国文革后的首批硕士,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工程。后来,他和吴敬琏、郭树清、楼继伟等人一起参与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和设计。1991年起周小川先后在银行、外汇、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任职。2002年起任央行行长。
回顾过去十年,央行行长周小川一直在“改革”。
周小川执掌央行后的第二年,中国银监会成立,央行原有的一些监管职能被剥离。同年底,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2004年,中国宣布启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首批试点。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在内地和香港挂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顺利改制上市。
周小川的另一贡献是推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他因此被称为“人民币先生”。2005年7月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从此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也逐渐扩大。
利率市场化在周小川任上也取得重要进展。去年6月,央行同时扩大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一步。
周小川在任期间,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加速。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应对危机获国际肯定
周小川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或许更与“危机”有关。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央行四个月内五次降息,货币政策的适时放松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不过,也有人批评央行的刺激政策退出太晚、引发通胀。
在回顾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时,周小川说,总体力度大一点,比力度小一点好,当时的形容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他认为随后货币政策的回调还是比较快的,但也坦承“如果能够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
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评选周小川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欧洲货币》称:在推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揽子措施之后,中国成功地在维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避免了可能触发“硬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环境下,周小川留任后央行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防范通胀。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认为,如何在热钱涌动的背景下管理好跨境资本流动,将是新任央行行长最棘手的问题。
“不管谁出任央行行长,那些经实践检验的、做得对的政策一定会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周小川在13日的一次记者会上说。他同时表示,自己也经常有做错的地方,“该修正的就修正”。
國家主席職權詳解
作者:宋識徑 2013年3月14日新京報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副主席。國家主席將提名國務院總理人選。按照憲法規定,國家主席並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個國家機構,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外國使節,還擁有公布法律和人事任免等職權,這些職權必須根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進行。
國家主席這個稱呼單獨出現時,一般是在禮賓場合。今年1月1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頒發國家對科學技術創新最高規格獎勵的人是國家主席。去年12月17日,加拿大、哥倫比亞、厄瓜多爾3國新任駐華大使向中國國家主席遞交國書。去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發表新年賀詞,向世界人民祝賀新年。在這些場合,國家主席是中國的代表。
職權 國家主席沒有法律否決權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外國使節。
國家主席的主要職權根據憲法規定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以一部法律為例,經過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還要經過國家主席公布才可生效。國家主席公布法律,採用主席令。
國家主席並沒有法律否決權,凡通過的法律,國家主席都必須公布。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如果國家主席拒絕公布已經通過的法律該怎麼辦。在我國立法史上,也沒有出現過此種情形。
另外,憲法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協定。
在我國,國家主席無實質、獨立的權力,是“虛位”國家元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主席並不是一個職務。憲法規定,國家主席是國家機構,只不過國家主席由一人擔任。
歷史 1975年被撤銷 1982年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設立于1954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也設立了主席,但這個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由毛澤東擔任。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規定在全國人大之下,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國家主席是一個獨立國家機構,是國家代表和象徵。毛澤東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疊床架屋地設個主席,目的是使國家更安全。
這時的國家主席是有部分實權的,在必要時可召開最高國務會議,並擔任最高國務會議主席。毛澤東表示:“這兩條是說,主席也有些事做,不是專門吃飯。”
首任國家主席由毛澤東擔任,朱德任副主席。後來因為國事繁忙等原因,毛澤東決定辭去國家主席,並且發表聲明。1959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劉少奇當選為新中國第二任國家主席,宋慶齡和董必武任副主席。
直到1966年,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公布大量法律法令,召開過多次國務會議,接見不少外國使節,履職正常。“文革”爆發後,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打倒,此後,國家主席長期空缺。1975年,新中國頒行第二部憲法,正式取消國家主席的建制。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第三部憲法,未恢復設置國家主席,但把1954年憲法規定的一些國家主席職權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行使。這些職權包括接受外國使節、公布法律和法令,授予國家榮譽稱號等。
1980年再次決定修改憲法時,是否設置國家主席成了大問題。時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真專門向鄧小平請示。當時研究發現,不設國家主席代表國家有很多不便,比如用委員長名義邀請外國元首來訪,對方認為不對等,因為委員長職務在外國認為是議長。
鄧小平認為,要設國家主席,但職權要寫得虛一點,不要管具體政務。這部憲法于1982年通過,設立國家主席、副主席。
任期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國家主席由誰來擔任,一直也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在“1982年憲法”修改中,也有人不主張設國家主席,理由是,如果設立只有鄧小平擔任主席,但小平同志又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會擔任國家主席,所以只好不設國家主席。
就在難以選擇之時,鄧小平說,“除了我,別人也可以擔任”。
1981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
1982年12月,新中國第四部憲法,也就是現行憲法通過。在1983年6月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先念被選舉為國家主席。他成為恢復設置這一機構以來,第一位國家主席。此時,他在黨內任職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烏蘭夫,被選舉擔任國家副主席。
5年之後,楊尚昆當選國家主席,王震任副主席,李先念轉任全國政協主席,此時,楊尚昆的黨內職務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這個時期,出訪、接待外賓等外事活動是國家主席的重要工作內容。李先念、楊尚昆也會到工廠、農村視察。
199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00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次年,他任職中央軍委主席。
憲法規定,國家主席任期五年,且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在江澤民第一任期內,副主席為榮毅仁,第二任期內,副主席為胡錦濤。在胡錦濤第一任期內,副主席為曾慶紅,第二任期內,副主席是習近平。2008年3月15日,習近平當選國家副主席
國家主席這個稱呼單獨出現時,一般是在禮賓場合。今年1月1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頒發國家對科學技術創新最高規格獎勵的人是國家主席。去年12月17日,加拿大、哥倫比亞、厄瓜多爾3國新任駐華大使向中國國家主席遞交國書。去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發表新年賀詞,向世界人民祝賀新年。在這些場合,國家主席是中國的代表。
職權 國家主席沒有法律否決權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外國使節。
國家主席的主要職權根據憲法規定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以一部法律為例,經過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還要經過國家主席公布才可生效。國家主席公布法律,採用主席令。
國家主席並沒有法律否決權,凡通過的法律,國家主席都必須公布。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如果國家主席拒絕公布已經通過的法律該怎麼辦。在我國立法史上,也沒有出現過此種情形。
另外,憲法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協定。
在我國,國家主席無實質、獨立的權力,是“虛位”國家元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主席並不是一個職務。憲法規定,國家主席是國家機構,只不過國家主席由一人擔任。
歷史 1975年被撤銷 1982年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設立于1954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也設立了主席,但這個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由毛澤東擔任。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規定在全國人大之下,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國家主席是一個獨立國家機構,是國家代表和象徵。毛澤東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疊床架屋地設個主席,目的是使國家更安全。
這時的國家主席是有部分實權的,在必要時可召開最高國務會議,並擔任最高國務會議主席。毛澤東表示:“這兩條是說,主席也有些事做,不是專門吃飯。”
首任國家主席由毛澤東擔任,朱德任副主席。後來因為國事繁忙等原因,毛澤東決定辭去國家主席,並且發表聲明。1959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劉少奇當選為新中國第二任國家主席,宋慶齡和董必武任副主席。
直到1966年,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公布大量法律法令,召開過多次國務會議,接見不少外國使節,履職正常。“文革”爆發後,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打倒,此後,國家主席長期空缺。1975年,新中國頒行第二部憲法,正式取消國家主席的建制。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第三部憲法,未恢復設置國家主席,但把1954年憲法規定的一些國家主席職權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行使。這些職權包括接受外國使節、公布法律和法令,授予國家榮譽稱號等。
1980年再次決定修改憲法時,是否設置國家主席成了大問題。時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真專門向鄧小平請示。當時研究發現,不設國家主席代表國家有很多不便,比如用委員長名義邀請外國元首來訪,對方認為不對等,因為委員長職務在外國認為是議長。
鄧小平認為,要設國家主席,但職權要寫得虛一點,不要管具體政務。這部憲法于1982年通過,設立國家主席、副主席。
任期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國家主席由誰來擔任,一直也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在“1982年憲法”修改中,也有人不主張設國家主席,理由是,如果設立只有鄧小平擔任主席,但小平同志又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會擔任國家主席,所以只好不設國家主席。
就在難以選擇之時,鄧小平說,“除了我,別人也可以擔任”。
1981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
1982年12月,新中國第四部憲法,也就是現行憲法通過。在1983年6月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先念被選舉為國家主席。他成為恢復設置這一機構以來,第一位國家主席。此時,他在黨內任職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烏蘭夫,被選舉擔任國家副主席。
5年之後,楊尚昆當選國家主席,王震任副主席,李先念轉任全國政協主席,此時,楊尚昆的黨內職務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這個時期,出訪、接待外賓等外事活動是國家主席的重要工作內容。李先念、楊尚昆也會到工廠、農村視察。
199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00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次年,他任職中央軍委主席。
憲法規定,國家主席任期五年,且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在江澤民第一任期內,副主席為榮毅仁,第二任期內,副主席為胡錦濤。在胡錦濤第一任期內,副主席為曾慶紅,第二任期內,副主席是習近平。2008年3月15日,習近平當選國家副主席
路透:中国大部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作者:沈燕 2013年3月10日路透
![]() |
路透北京3月10日 - 中国热盼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终于出炉,其中的最大亮点体现在顺势而为,涉及民生民意的部门整合力度较大,包括铁道部被撤销,以及组建国家药品食品监管总局等。
而在目前中国周边海域,包括钓鱼岛等形势紧张的大背景下,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也将改变以往“几龙治水”的混乱格局,凸显中国对海洋权的重视;不过,将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改委权限扩大,则引发争议。
“相较08年更注重机构合并裁撤,本次的改革着力在于更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界定政府监管范围。应该说此次的机构改革方案还是不错的。”中国学习时报副主编邓聿文对路透称。
“十八大开完没多久,新领导班子要组阁,能在这样的时候拿出一份思路清晰的改革方案相当不错了。”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也称,毕竟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政府上台还需要有个稳定的环境推进政改。
该官员认为,此次改革最明确的是政府职能权限的划分,该放权的放权,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最大限度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这个思路是很明确的,应该说比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更清晰,只是推进也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周日公布的最新机构改革方案,包括铁道部等四个正部级机构将撤销。其中组成部门减少两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此前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进行了六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2008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7个,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就是在这一次改革中设立的。
**大部制改革温和推进**
尽管此次机构改革是2008年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延续,但受访的官员和专家们都认为,相较上次而言,此次方案更注重政府职能转变,顺应民意,而不是单纯地减少机构数量。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这次的方案更体现顺应民意的诉求,如食品药品安全近年来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职能监管混乱难辞其咎。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总局,就是将食品与药品安全的监管职能整合,有效实施统一监管。
前述国研室的官员则举例说明食品安全方面监管的混乱,“吃到毒蘑菇该怎么办?如果是地里长的,去找农业部;如果是森林的,去找林业局;如果是餐馆吃的,去找工商局...到最后都不知该去找谁。”他并坦称,这种多头管理的行政成本太高了,确实需要管理上的合并同类项。
根据方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此外,铁道部被撤销亦受到广泛好评。大交通的整合从微观面看有助减少流通成本,从宏观面看有助经济结构方式的转变。
牛犁提到,中国的交通包括海上、公路、铁路以及航空,以往由于铁道部比较强势,自成一个小王国,使得上次的大部制改革中大交通并没有实现,导致中国各路交通缺乏统一规划,衔接不好.
"事实上多中转一次就会增加很多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这也是导致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牛犁称。据统计,中国目前的物流成本约占GDP(国内生产总值)18%.
根据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而文化领域的合并亦是大势所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就称,这几年中国地方的广电总局企业化改制一直在推进,包括新闻出版领域的事业化单位改编都在进行,因此已经具备了合并的条件。因此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是水到渠成。
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撤销卫生部,组建国家卫生和计生委**
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撤消卫生部,组建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的合并方案也让专家们预计,未来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尤其是中国的人口红利面临衰竭,人口老龄化来临,以及现行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失独家庭逐渐增多等新问题。
根据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邓聿文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国策不会动摇,近期政府还在重申,但不代表不调整,而将国家人口和计划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改委,在增加发改委的权限同时,也更强调人口政策的长远规划。
牛犁也认为,虽然中国并没有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但不排除一些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口政策调整的试点,“从改革方案看大政策不会调,但局部的调整仍是有可能的。”
不过,也有专家提到,尽管改革总体方案比较符合中国现实的情况,且合并的部门都是呼声较高的,但从最终结果看,国家发改委的权限有所扩大,包括人口政策的制度,以及电监会撤销并入能源局后,最终仍归属发改委。
根据最新方案,将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作者:2013年 3月6日 尔西恩整理
. 傅莹:曾任邓小平翻译,现任外交部副部长,亦是全国人大首位女性发言人。有“外交铁娘子”之称。
《金融时报》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2010年2月写了一篇访问稿,「与傅莹共进午餐」。文章破题不凡,他说:「这位朝我们餐桌缓缓走来的女士仪态优雅,没有中国官场上常见的那种严肃表情」。
傅莹出使伦敦三年。莱昂内尔问她任期内最棘手的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傅莹回答。
但两人话题立即转入英国足球?“是的,我很喜欢足球,”大使答道。“一位要好的朋友向我推荐了阿森纳队,他非常热衷足球,在他的感染下,我也成了阿森纳的球迷,还有一件阿森纳队的08号球衣”、 “
但我到达赛场时,就发现自己犯错误了。穿着蓝色衣服给阿森纳队加油,太尴尬了(阿森纳的球衣是鲜红色的)。” 傅莹说。
1953年,傅莹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她的父母会讲汉语和蒙语。她父亲还会写诗。她告诉我,她还记得有一天家里来了个人,个子高高的,带走了她父亲。那是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毛泽东肃清党内异己。
莱昂内尔提及一个旧闻,「傅莹不愿透露她当年为邓小平当翻译的经历」,但她证实了一次令她难忘的口译失误。那是1988年1月,84岁的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当时布伦特兰48岁,邓小平觉得她看上去挺年轻。布伦特兰说,你看上去也不老。邓小平笑着说,他只有84岁。傅莹解释说:“当时我匆忙之中,把邓小平的年龄翻成了48岁……邓小平笑了。至于傅莹本人的外交观点,莱昂内尔引述说“中国这幅画是水墨画,如果西方把所有的油彩都加在上面,就看不到原来的画了。”
. 李斌:安徽省省长,系该省首位女省长。曾任国家计生委主任。
. 孙春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 胡晓炼: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85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并在外管局工作了将近20年。
. 孙春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 胡晓炼: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85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并在外管局工作了将近20年。
作者:2013年 3月6日 日本经济新闻
在3月5日开幕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新领导层将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7.5%。这意味着中国告别持续保持2位数高增长的“高增长时代”,即将迎来重视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局面。
由于面临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技术革新进展缓慢等问题,中国能否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是今后的最大课题。
最后一次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经济增长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收入和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中国民众对官员腐败的不满正日趋加剧。如果经济增长陷入停顿,新政权非但无法实现顺利开局,体制也恐将遭到削弱。
但中国政府力争实现的并非回归过去的高速增长。将就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以及将就任总理的李克强希望实现的是持续稳定增长。具体体现是尽管2013年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速,但仍然将增长率目标设定为7.5%。改革开放以来,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保持平均约10%增速的中国经济已经迎来重要转折点。
中国新领导层在确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在加速与刹车之间做出权衡。房地产行情是否会降温?如今,中国国内最热的话题既不是政治改革也不是外交问题,而是具体措施已于3月1日出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措施。房地产市场最先反映了经济触底趋势,大城市的住宅价格出现攀升。习体制担心房地产泡沫死灰复燃。明确显示了积极消除经济动荡因素的姿态。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控制在3.5%左右。与经济出现减速的2012年的物价调控目标相比,下调了0.5个百分点。如果食品价格等上涨,民众对新体制的不满将加剧。
当然,对于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习李体制而言,年均7%左右的增速是不容出现闪失的底线。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油门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2013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将扩大至2012年的1.5倍,尤其是将把重点放在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城镇化”方面。
中国经济将从大量出口廉价产品这一外需依赖型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型的稳定增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拉动国内消费,但中国经济面临3大风险。第一是,快速的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已经呈现减少态势,以低成本作为武器的出口战略已经处于十字路口。在中国,“未富先老”的担忧正在加剧。虽然工资持续上涨,但贫富差距却始终未见缩小。
5日的北京,空气依然浑浊,大气污染已经达到严重有害健康的程度。位居世界第2位的经济大国一边浪费资源一边追求扩大经济规模是不可能的。同时,环境问题和能源消费也将成为增长的制约因素。而技术革新进展缓慢也可以说是风险因素。要消除劳动力短缺和环境制约,必须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以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下,技术革新的萌芽很难产生。
中国政府于5日宣布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将提高至2.05%。相比2012年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改革等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这将考验习体制的执政能力。
2013年中国GDP目标7.5%
作者:2013年 3月5日 路透社

路透北京3月5日 - 中国周二在人大会议开幕当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称,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从数字看政府态度变得更加“务实”,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维持7.5%不变,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虽然投资增速目标和去年目标相比有所上调,但和去年实际值相比则明确表明中央并不鼓励投资;而从去年年中以来一直热议的城镇化率目标事实上也较克制,增幅也不大。
以下为2013年主要宏观数据目标和去年实际值及目标值一览:
- 2013年目标值 2012年实际值 2012年目标值
- GDP 7.5% 7.8% 7.5%
- CPI 3.5% 2.6% 4%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 20.3% 16%
- M2 13% 13.8% 14%
- 财政赤字(万亿元) 1.2 ~ 0.8
- 城镇化率 53.37% 52.6% 52.07%
“M2确定为13%一方面是今年成长目标也就是7.5%,另一方面今年物价上涨压力略大于去年,可能在4%左右,所以这一目标是比较适宜的,”中国建设银行宏观经济学家赵庆明博士评价道。
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为18%,较去年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赵庆明认为这并不表明中央鼓励增加投资,反而是更加务实的态度,因为过去几年实际的增速都在20%以上。“结合国际经济情况,个人认为中央会将18%视为投资增速的上限,而不是最低速度,”他说。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丁爽亦认为,18%的投资增速和去年实际值相比,是比较保守的目标;M2目标和基本和预期相符。“相对去年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是转向中性,13%不是太紧,只能说偏宽松的基调已经转向,”他说。
中国去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9.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增长20.6%。
城镇化已经被中国定调为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对推进城镇化可能引发新一轮地方投资热潮的担忧一直都存在。今年设定城镇化率目标在53.37%,和去年目标值相比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但和2012年底时实际水平52.6%相比“今年城镇化目标并不是很高,去年是超额完成了,”丁爽称。
至于今年财政赤字目标较去年高出4,000亿元人民币,他认为这需要通过详细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不能仅仅从数字角度来理解。
“整体而言,预计货币政策将从偏宽松开始转向中性,财政政策和去年的扩张程度可能差不多,”丁爽称。
上周五出炉的中国2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虽然双双回落,但仍均连续数月处于荣枯分水岭上方,意味着中国经济仍在复苏途中,惟基础尚不牢固。
路透社:中国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 ,城镇化率年末逾53%
路透北京3月5日 -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二提交“两会”的报告预计,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
发改委在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称,预计今年末全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今年预计新增铁路投产里程5,200公里以上;今年预计新增水电装机2,100万千瓦,核电324万千瓦。
今年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预计达887亿美元,增长15%;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预计1,130亿美元,增长1.2%。
发改委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达5,000亿公斤以上,与去年目标相同。
路透社: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路透北京3月5日 - 中国国务院周二在向“两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维持7.5%不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
以下为中国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经济增长目标**
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综合权衡,该目标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物价总水平目标**
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且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有1个百分点,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主要商品供给,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要深化国企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紧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具体到积极财政政策,表现在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支出刚性增加,预计今年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要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范围;还要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今年广义M2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投资**
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房地产**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土地制度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
**促进区域发展**
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人口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食品药品安全**
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路透社:中国今年国防支出将增长10.7%至7406亿元
路透北京3月5日 - 中国政府周二宣布,今年中国国防支出将增长10.7%至7,406亿元人民币,延续了过去20年国防预算几乎不间断呈两位数增长的趋势。
政府还宣布,今年公共安全预算将增长8.7%至7,691亿元人民币,将连续第三年超过国防支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增强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力量。
他还称,中国坚决扞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的完整性,确保和平发展。
政府宣布的今年国防支出的增长幅度,略低于去年11.2%的增幅。
外国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公共预算低于军事现代化的实际支出。
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周一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对亚洲的安全、和平是有贡献的。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对世界不是一个好消息,”她说。
路透社:中国高学历领导人比例上升
路透香港3月1日(记者 Irene Jay Liu/David Lague) - 1997年,孙政才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根据他的博士论文,他所研究的是不同肥料对中国北方作物轮作的影响。
对于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与消费国,此类研究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但是在一向由工程专业出身的官员占据大量高级职务的中国政坛,以往这对于跻身高层并无多大助益。
孙政才的例子代表着中国政坛深远变化中的一个侧面。据Connected China的数据,中国共产党高层涌现来自各个不同学科、受过高等教育的领导人。Connected China是路透新推出的互动新闻网站,追踪中国领导人的职业生涯和相互间的关联。
现年49岁的孙政才在去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本届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五名拥有博士学位。
一些教育专家解释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领导人崛起,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愈发复杂的结果。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中共的变化。革命战士曾给技术派工程师们让路,后者引领了工业化,而现在工程专业的领导人又将权力交给更加符合新形势的领导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领导人的背景多样化总是好事,他们能够带来不同的思维和技能。
Connected China数据显示,本届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数量远高于往届。
另外四名拥有博士学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分别是: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和李源潮。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李克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刘延东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李源潮毕业于中央党校。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九人拥有硕士学位,三人拥有其他高学历。
领导人的专业范围也更加广泛。10年前,受过大学教育的20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15名毕业于工程学或自然科学。最高层领导人更是以工程专业背景的为主。
2002年的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八人出身工程专业,一人学的是地质专业。其中四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专业。
本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只有四人出身工程学专业,其他委员毕业于经济、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等专业。七名常委中只有习近平和俞正声有工程学学历。
一些中国教育家对领导层中工程专业减少的趋势表示欢迎。
宫鹏表示,工程专业出身的如果不学管理,或许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最终也很难成为好的行政管理者。他认为上述趋势将提升对中国的治理质量。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要求中共培育一代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干部,从而加快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政治分析人士和教育专家称,中国崛起为贸易和军事大国,也更加促使中共选择受过更好教育和更精干的领导人。
“中国和世界都在变,需要对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政治专家、美国海军学院教授俞茂春(音)表示。
Connected China数据显示,是否拥有省级工作经验对能否进入中央政治局也变得更为重要。
1992年的2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只有九人曾担任过省委书记或市委书记职务。本届中央政治局25名委员中,19人曾担任或正在担任省级职务,包括担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孙政才。
包括胡锦涛在内的很多拥有工程学学位的高层领导,都曾长期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领域打交道。
“从西方角度看,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工程师,而是政治家。他们并未投身于科学,而是专注于政治体系,”俞茂春说道。
尽管党内高层领导人受教育的领域更加广泛,但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改变不大。
本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只有刘延东和孙春兰是女性,且两人都不是常委。
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谈奶粉问题两度落泪,称因自责
作者:2013年 3月5日 观察者
3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来到政协经济界驻地报到,立即就引来了大批媒体的“围攻”。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周伯华几欲落泪。
周伯华坦言,在某些产品流通领域,尤其是一些针对下一代的消费品,内地市民确实有些担忧,要依靠进口产品,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大从外面进口的量,一二月份进口产品中奶粉进口占比重很高,甚至造成香港及周边市场出现脱销。周伯华痛心地说,“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奶粉)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谈到市民买一罐安全的奶粉都没有信心,周伯华眼眶湿润,擦了擦眼角。
对于国家机关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频出重拳的评价,周伯华说,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无所谓重拳或不重拳,在依法监管问题上,从来没有大小之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项目、每一种食品都应该高度负责、全面负责。如果小问题不处置,导致出现了地区性、风险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那么造成的损失会很大。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是因为犯罪成本太低”这个观点,周伯华认为,过去和现在,某些违法行为的成本不高,是存在的。但违法成本的高与低,不能光凭主观臆断,还是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如果需要法律上更进一步从严的,就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他表示,“可以预计的是,以后食品安全案件、质量安全案件的违法成本都会很高。一进入黑名单,就会被永久性驱逐出这个行业。”
3月4日,又有记者向周伯华提问:前两天,你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落下眼泪,请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周伯华眼角又挂着泪珠答道:“香港奶粉对内地实行‘限购令’,看到了国人对待奶粉问题的态度,让我作为国家政府这方面的负责人,觉得是我们自己的职责没有履行好,没能达到人民群众的要求,现在内地奶粉的信誉还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奶粉事故的厂家和我们政府都有责任,在这个问题上让我感到难受。”
对于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两度谈奶粉落泪一事,网友评价不一。有网友说:“官员能为百姓落泪,说明中国还有希望。希望能出现更多的周伯华!”
但更多的网友则是犀利地指出:“这是鳄鱼的眼泪!是保官位的眼泪。”、“谈到奶粉就哭其实是求怜悯,早干嘛去了?”
住建部长:我头发都白了 一半为了房价一半为了记者
作者:2013年 3月5日 成都商报
“我头发都白了,一半为了房价,一半为了(你们)记者。”因为国务院控制房价的新政“国五条”出台,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昨日遭遇媒体围追堵截。姜伟新表示,“国五条”刚出台,要先看看市场的反应再说,政策不可能让十三亿人都满意,只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长远利益。
“我头发都白了 一半为了房价”
昨日下午3点,是中共界别1组小组讨论的时间。姜伟新提前10分钟,并没有惊动现场的各路媒体,坐到了会场第二排位置。和去年两会成都商报记者看到的姜伟新相比,今年的他明显瘦了,头发一片花白。
此前,因为国务院出台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细则。身为住建部部长的姜伟新不断被媒体围追堵截,媒体上出现他“拱手求饶”的照片。成都商报记者昨日问了他一句话:“您看上去比去年瘦了。”而姜伟新苦笑着回应成都商报记者:“你看我头发都白了,一半为了房价,一半为了(你们)记者。”关于自己那张“拱手”照片,姜伟新再次做了一个拱手的姿势,一笑了之。
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则问:“你特苦吧?”而姜伟新带着些幽默感来了一句:“所以房价没有太涨上去?”
遭遇追问 卫生间里回答问题
“现在很多普通的购房者都担心,‘国五条’出台后会加大购房成本,承担那20%的个人所得税,不少人现在都在赶着新政实施前过户,您怎么看呢?”
面对成都商报记者提问,姜伟新沉思片刻后说:不可能每一个政策出台都让所有人满意、受益,这不是针对每一个个人的措施。其实,在美国和日本,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资产泡沫太多。一下破灭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中国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
成都商报记者和姜伟新的这段对话时间并不长,发生在小组讨论会的现场。
随后的小组讨论会间歇,姜伟新离开会场去卫生间。但此时,众多希望姜伟新能进一步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出解释的记者蜂拥而至,直接堵在了卫生间门口。看到姜伟新半天没出来,一群记者们直接冲了进去,甚至还包括女记者。这个场面,让其他的委员们面面相觑。
“保障房建设今年会如何推进?”“‘国五条’的实施细则是否一周内会出台?”对于记者们此刻不断抛来的问题,姜伟新只做了简单回应,就再次回到了会场。
任何时候出台都会伤及部分人利益
为避免再次遭遇堵截,再次回到会场的姜伟新离开了原来的座位。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姜伟新在寻找新座位时却坐到了会场的记者席中。
于是,对于姜伟新的新一轮追问又开始了。有记者写了带有问题的纸条交到姜伟新手中,也有记者将自己与同事讨论“新‘国五条’实施细则”的记录拿给他看。姜伟新仔细看后,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并没作答。但当成都商报记者提出,现在不少普通购房者对新政策有很深疑虑时,姜伟新再次表示:“不可能每一个政策出台都让所有人满意、受益。”
“这个政策什么时候出,都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在小组讨论会结束后,姜伟新在走出会场的路上又一次被团团围住。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关于普通购房者在新政策下利益如何被保护,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虽然全国的住房信息联网查询系统的建设有相当难度,但是仍要继续努力建立。
“今年有多少新的城市可以加入联网系统?”
“你们可以等新的消息出来。”说完这句话,被围堵了两个多小时的姜伟新上车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