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俞正聲:兩岸政治關係是進行式

23/05/2013 |林則宏|聯合報
大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兼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小組副組長俞正聲昨天在北京指出,合情合理安排兩岸在國家尚未統一前的政治關係是一個「進行式」,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需要不斷探索商討,這沒有現成模式,需要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北京在去年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提出「兩岸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大陸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成立,俞正聲作為大陸對台工作主要負責人,昨天在北京政協會見聯合報系訪問團時,應詢對「合情合理安排」提出具體陳述,表達大陸方面對此議題的想法。

俞正聲表示,「你們問我,什麼是合情合理的安排,我們也在想,什麼叫做合情合理的安排」,但他說,這是一個需要雙方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商討的問題,需要兩岸民眾能夠接受,取決於兩岸雙方共同的努力。

他指出,相向而行,是指大家都向一個中國的目標去走,而不是背向而走;如果背向而行,「合情合理」安排的目標就出不來了。

他指出,兩岸經過幾十年的隔閡,部分台灣民眾對統一有疑慮,兩岸互信不夠,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增加交流。基礎鞏固了,交往多了,大家都覺得對方不是洪水猛獸,互信就多了。

俞正聲表示,兩岸應該增加經濟合作,台灣與大陸融為一體對兩邊都有好處;文化交往,可以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都認同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政治交往,首先把戰爭狀態解除,簽訂和平協議,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

俞正聲說:「民心到,事情就成;民心不到,急著做某些事情,就適得其反。」


陳德銘:
ECFA協商 台灣總要給一點吧 
23/05/2013 |林則宏|聯合報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表示,兩岸在經濟協議(ECFA)後續協商中,即使像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間,應當相互給予的最惠待遇,台灣在許多方面都未同等對待大陸,是目前遭遇的困難;「台灣總要給一點吧?我背後也有十三億人需要去要說服啊。」

陳德銘表示,按規定,世界貿易組織內的一百五十九個成員必須互為最惠成員,但迄今台灣給其他會員的開放待遇,許多都還沒對大陸方面開放。

陳德銘表示,他能理解台灣目前處理大陸農產品進口時,仍有一些「難處」;例如農產品開放,「馬英九先生」曾經表態,兩岸簽署ECFA後,也不會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
不過,陳德銘也說,大陸不要求台灣開放自己有生產,也能滿足自己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但對一些雖有生產,但仍需進口部分數量補充市場需求的產品,台灣應該考慮對大陸開放。

再不行,至少對一些台灣自己並不生產,且已對其他國家開放的農產品項目,就該開放大陸相同產品進口。」陳德銘說,「台灣總要給一點吧?我背後也有十三億人需要去要說服啊!」

陳德銘表示,台灣一些產業界人士經常向他爭取,大陸給予東協等國家的優惠措施,例如機電、石化等,也適用台灣。他反問,那這些國家給大陸的開放優惠,「你們能不能也稍微給我一點點呢?」

陳德銘指出,兩岸在後續貨品貿易協商中若要能儘速達成協議,「台灣要稍微開放一點,這一步不走不行。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接受本報系專訪時表示,台灣在創意、設計、技術引進等方面具有優勢,大陸以加工生產、資本等見長,兩岸應當「抱團」(合作)共同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讓兩岸產業發揮零加零大於一的效應。

甫於三月卸下大陸商務部長的陳德銘,接任海協會長還不到一個月,昨天在北京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陳德銘長期在大陸經貿系統工作,加上曾在台商雲集的蘇州任職,對於全球經濟脈動與兩岸產業合作毫不陌生。

面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萬端,陳德銘在訪問中提議,兩岸產業應聯手,以創造零加零大於一的效應。他指出,數學上零加零不可能大於一但他認為,兩岸的產業合作卻可以。他希望兩岸未來能就某個具體產業,聯合幾家企業共同「抱團」,創造零加零大於一的雙贏結果。

陳德銘表示,他一直密切關注全球化議題。二○○八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目前看來並未讓全球化步伐停頓下來,因為各國都擔心,若不跟人家「抱團」,就會被邊緣化。大陸周邊國家包括東協十國將於二○一五年,從目前的自由貿易區進一步走向單一市場。

陳德銘指出,雖然大陸市場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很可能幾年後就是世界第一,但大陸還是有危機感。目前大陸進出口總額只比美國大約少一個百分點,但大陸現在出口的商品六成以上都是台、外商生產,自有品牌不多

陳德銘說,雖然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日前拜會他時,曾告訴他,蘋果現在已離不開鴻海提供的代工服務,因為模具、組裝等工作,蘋果自己已做不來,但實際上「蘋果」這個品牌仍為蘋果公司所有。

他指出,台灣許多企業從代工起家,利潤很微薄。目前和許多大陸民營企業一樣,都面臨大陸生產成本上揚的問題。這幾年台企陸續將生產線往大陸中西部和柬埔寨、寮國、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轉移。但這非長久之計,兩岸如今都面臨如何防止被邊緣化的問題。

陳德銘表示,當前全球前一百大品牌中,沒有一家是兩岸的品牌。事實上,台灣擁有非常強大而靈活的中小企業與創意、設計。而且台灣從歐美日等國引入高科技技術,不會像大陸一樣面臨諸多限制。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昨天表示,他期待上半年就能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會面,並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他並透露,服務貿易協議中,大陸「給惠」(給予台灣的優惠)將超過對世界貿易組職(WTO)的承諾,雙方正在各自走程序

陳德銘昨天接受聯合報系專訪時表示,他正積極準備與林中森的會面相關工作;第一次「林陳會」,雙方將處理包括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以及討論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等議題

陳德銘說,兩岸年底左右,可就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機制達成協議;屆時兩岸達成的經濟合作協議,將會比一般自由貿易協議(FTA)的水準再高一點(指開放幅度更高)。

他表示,貨物貿易的協商較複雜,因為涉及上萬個稅種,需要花點時間;對於台灣特別關切的產業,如機電、石化,大陸方面會特別加以評估

陳德銘透露,對於台灣的機電產品,大陸在早收清單中已經「對台灣特別開一扇門」;因為按一般性原則,某一商品進口關稅降至零時,會有相應的原產地規定,例如在台灣的增值必須超過百分之五十

但考慮到台灣許多高端數控機床,多採用德國或日本的數控系統,因此大陸特別同意台灣的高端數控機床,即使沒有達到原產地標準,五年內仍可享有零關稅優惠

陳德銘說,他相信五年時間,足夠台灣廠商自行研發自主的數控系統;他也相信,能與林中森成為好朋友。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昨天表示,要促進兩岸產業更緊密的結合,他不希望台灣的設計、研發都搬到大陸,導致台灣的產業空洞化,但台灣對陸資應該更開放些。

陳德銘說,台灣設計、研發能力不弱,但設計、研發要做得好需要周邊環境的配合;他不希望台灣的設計、研發都搬到大陸,導致台灣的產業空洞化,但需要台灣開放大陸企業在台灣設立或參與投資研發及設計中心

陳德銘說,兩岸產業合作創造出來的利益,將會讓兩岸民眾同時受惠,任何一個對兩岸產業合作有疑慮的人,只要願意坐下來聽他娓娓道來,相信都能想得通。

他說,大陸擁有強大的加工能力,資金也非常充裕,「三點三萬億(三點三兆)美元的外匯就擺在那裡」,可與台灣發揮優勢。

陳德銘說,他看到美國推出一波又一波的量化寬鬆政策,讓大陸手中握有的美元資產不斷貶值,其實應當想辦法用好這些錢。

從大陸商務部長轉任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商務部積累的經貿與談判資歷,清楚勾勒出大陸新一階段對台工作的重點,將以推動兩岸從經濟協議(ECFA),跨向區域經濟整合為主軸。

陳德銘昨天在海協會接待本報系參訪團,一開場便切入主題,直指為了即將到來的林陳會,他已在做家庭作業。他說,過去商務部長任內,一年有五個月要跑海外,接下新工作,開始勤跑國內,先了解台商與在大陸生活的台灣民眾需求

他從沿海台商多的上海、江蘇一帶拜訪,還到廈門拜媽祖,希望這個台灣、福建沿海一帶的民間傳統宗教的信仰,能帶給他的新工作好運。

陳德銘不諱言,上任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交代他要做好工作;海協會是政府授權的機構,接受政府各部門的領導。過去的背景,讓他接掌新工作得心應手,包括去年他參與起草的十八大政治報告;商務部長任內,參與ECFA的協商。也因此,他能夠了解與台灣協商的整個細節。

陳德銘並非隨口說說,上任不到兩個月,他已見了來自台灣的王志剛、尹啟銘、郭台銘、王雪紅等人;他對台灣的情況也了解,從台灣的總體經濟情況,到台大、清華、交大的學術資源,甚至工研院已暫停的幹細胞研究,他都清楚掌握進度。

陳德銘對國際大環境下的兩岸經濟交流,充滿了急迫感與危機感;因為區域經濟崛起,讓兩岸都有儘速融入的急迫感,但仍處於價值鏈低端代工層次的兩岸產業水準,則讓兩岸未來的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危機。也因此,陳德銘說,如果有機會讓他與台灣的政府高層官員溝通,一定能說服台灣,儘快處理兩岸經濟進一步交往的政治阻礙;但也要向大陸十三億人民交代兩岸協商的結果。這或許意味,大陸讓利台灣不再會是常態


23/05/2013 |林則宏|聯合報

張志軍:
兩岸不能停留在全球價值鏈低端
25/05/2013 |陳志平 |聯合晚報
三位大陸涉台高層官員連續三日接受聯合報系獨家專訪,首度清楚闡述大陸新一代領導人上台後的對台政策。在兩岸政治關係上,大陸政協主席兼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小組副組長俞正聲明白表示,大陸主張「合情合理安排兩岸在國家尚未統一前的政治關係」,沒有現成模式;政治交往上把戰爭狀態解除、簽訂和平協議,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


俞正聲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都重申,「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探討合理合理安排的基礎,兩岸至少可坐下來探討,大陸因此鼓勵兩岸民間專家學者、智庫先談;且兩岸和平發展底線是不能搞台獨,想搞法理台獨「兩岸關係會發生逆轉」。俞正聲也強調,只要民進黨不再主張台獨,「我們就會跟他們接觸」。

俞正聲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也一致呼籲台灣擴大對大陸開放。俞正聲直言,陸資來台的障礙不在大陸、主要在台灣,台灣應減少限制;陸資來台只會讓兩岸經濟結合得更緊密,兩岸和平發展局面就不可逆轉。

陳德銘說,WTO成員間,應當相互給予最專待遇,但兩岸ECFA後續協商,台灣許多方面都未同等對待大陸。他進一步坦白說,「台灣總要給一點吧,我背後也有13億人需要去說服」;至少一些台灣自己不成生產、且已對其他國家開放的農產品項目,就該開放大陸相同產品進口

對台灣積極爭取加入各種區域經濟整合,張志軍說,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協議,不應是政府對政府的協議,且需要兩岸進行適當溝通;台灣最有效、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式,是要加深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兩岸經濟合作已為台灣參加經濟整合進程提供便捷橋樑。

他並直指不少國家對台灣加入RECP有擔憂,目前RECP是內部整合優先;但可以在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同時,探討雙方參與地區經濟整合的可行途徑;在這方面,雙方應先溝通,溝通過程也是建立治互信的過程。

張志軍和陳德銘也對兩岸經貿合作提出願景。張志軍強調,兩岸企業合作不能停留在全球價值鏈低端,不要形成惡性競爭,不要僅釘著兩岸市場,要優勢互補、釘著國際市場;陳德銘則認為,台灣在創意、設計、技術引進等方面具有優勢,大陸以加工生產、資本等見長,兩岸應當「抱團」(合作),發揮零加零大於一的效應。

儘管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但俞正聲對馬政府若干作法也有微詞。他說,馬先生說「不統、不獨、不武」,他贊成「不獨」,但反覆講「不統」這幾個字,未免有點傷人心;台日漁權協議簽訂後,台灣海巡部門說如果大陸的漁船去,就要趕走,這就很傷人心。



張五岳:
解構中共「十八大」對臺政策
作者:張五岳 2012年11月23日亞太和平月刊第4卷第11期

中共在十八屆一中全會選出習近平擔任總書記與軍委主席,開啟習近平時代的序幕,一般認為在明(2013)年3月中旬召開的兩會上,習近平也將正式接任國家主席與國家軍委主席,正式集黨政軍權力於一身,並擔任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臺工作。

    長期以來對臺政策對於中共最高領導人而言,不僅涉及到執政的正當性,有時更關乎到歷史地位的評價。因此,每位最高領導人基於不同的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不同的內外時空環境,與不同時期的兩岸關係互動,自然會提出不同的政策方針。例如,鄧小平時期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時期提出「江八點」;胡錦濤時期提出「反分裂法」與「胡六點」。相較前三代領導人,胡錦濤在主政期間,不僅實現兩岸「三通四流」(從1979年人大常委會提出告臺灣同胞書);「國共黨對黨談判」(從1981年葉劍英在『葉九條』提出的第一條);也讓兩岸關係由2008年以前的形勢嚴峻,變成形勢和緩並開展兩岸和平發展新局。

    外界自然高度關注,究竟在習近平主政下,北京對臺政策的方針與作為相較以往有何變與不變?且在習近平任期十年中與馬總統任期僅重疊三年半又會有何重大作為?甚而在習近平主政下,期待開展何種對臺成果以留下歷史定位?

     筆者認為要正確理解中共「十八大」後的對臺政策必須關注下列三項,第一是作為黨的路線指導綱領的「政治報告」中,有關兩岸關係與對臺政策的表述,這是指導思想。此次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將「胡六點」作為對臺政策指導思想文件;二是將「九二共識」正式載入,這是繼今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入後,首度在黨的政治報告中列入,其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第二是重要人事的改組,對臺政策而言,最重要的厥為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將在明年3月完成改組,屆時組長(總書記)、副組長(政協主席)與祕書長(國務委員)與小組若干成員(如統戰部長令計劃、中辦主任栗戰書、副總參謀長、國安部長、中臺辦主任…等)都將正式發布到位。第三為在路線指導思想確立,對臺人事更迭部署完成後,習近平等對臺小組與涉臺系統,自然會因應內外考量以制定策略方法。

    習近平主政後,其對臺政策究竟是否會「胡規習隨」?筆者認為短期內(即在2014年以前),仍秉持「胡規習隨」。理由有三,第一是政治報告的定調,「十八大」政治報告確立以胡六點為指導綱領,這是全黨高度的共識。第二是政策高度評價,現階段北京各界都高度評價對臺政策,並宣稱這幾年是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是6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水準。一個被高度評價與積極肯定的政策,鮮有立即改變的可能性。第三是決策優先次序,習近平甫上臺之際,要面對大陸內部諸多政治、經濟、社會的嚴峻挑戰;更要面對外在歐債風暴、中美關係、中日關係、南海議題…等全球與區域等重要課題,兩岸關係相較而言,絕非新任領導人亟需處理的優先議題。

    雖然短期內「胡規習隨」,但這決不意味著北京對臺政策的不變,筆者認為,自2014年起習近平主政下的對臺政策,在年初的「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會議」舉行後,將會逐步因應兩岸關係互動發展以展現新的思維與作為。理由亦有三;第一,隨著習近平接班後權力基礎的逐步鞏固,當最高領導人權力基礎穩固後,自然有可能在對臺政策上體現自身不同的決策風格與特質,特別是胡、習兩位領導的人格特質並不相同。第二, 2014年前兩岸即將完成ECFA服務與貨品後續性協商,並開啟文教議題的協商,推動兩會互設辦事處等議題,伴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對臺政策自然要與時俱進。第三,2014年底臺灣即將進行七合一的選舉(直轄市長與議員、縣市長與議員、鄉鎮長與代表、村里長),選舉結果不僅會影響臺灣政黨的勢力消長,同時也將影響到2016年臺灣的總統與立委的選舉。對於臺灣政局可能發生的重大發展或改變,北京當然不會被動地以不變應萬變。

    更何況,筆者認為習近平主政後第一次對臺政策的成果驗收,2016年臺灣的大選結果將是重要判準。主要因為2017年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因此,不論2016年臺灣大選結果如何,乃至是否會再次政黨輪替,就習近平等新的領導班子而言,全力確保臺海的和平發展格局不致生變,縱使一但政黨輪替生變也要做好一切必要的準備,以有效因應選後的兩岸關係,自然成為習近平第一任的對臺重點工作。

    面對兩岸關係在ECFA簽署與完成後續性協商後,北京在兩岸關係的進一步互動上,自然期待在兩岸的政治議題談判得以取得成果,並進而在習近平10年主政期間能簽署和平協議,以留下歷史定位。面對習、馬執政三年半的任期內,筆者認為較有可能厥為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作為和平發展格局機制化此一重大議題了,至於能否開啟政治談判則仍待觀察。

    雖然現階段兩岸在和平協議簽署議題上,主客觀條件均未臻成熟。但現階段雙方智庫學界與社會各界,也可以考慮舉辦「兩岸和平論壇」,除了擴大交流消除敵意外,雙方也可以共同就兩岸在國際上參與與互動(雙邊與多邊,IGO與NGO,個案與通則);與兩岸的政治定位及兩岸雙邊公權力的互動上(如協議簽署與執行中涉及到政府管轄權,與雙方官員互動中的官銜稱謂等議題)進行對話,以為未來兩岸正式進行政治議題的對話與協商創造條件。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