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西尧:胡锦涛的「禅让」

作者:西尧  2012年11月29日纽约时报
刚刚卸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位置上待了整整四届二十年,其中后两届十年作为党的总书记直接引导了中国经济“大国崛起”的黄金时代。无论是作为“接班人”实现的平稳接替,还是作为“第四代”开创的跨越增长,这二十年在中共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进步。

然而,如果从历史长镜头中遥看胡的背影,所有这些或许还不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第四代”集体领导的“掌舵者”,其真正可能被历史记住并成为历史一部分的,更可能是十八大上重树信念、全身而退、精简常委,以及由此深藏的制度垂范。
十八大前,中国国情研究者胡鞍钢曾在内部场合表示,此次中共党代会召开成功与否的标志,一是,有没有做一个好报告;二是,能不能组一个好班子。从实际情况看来,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在这两点上,不但让海内外舆论大吃一了惊,可能也超出了胡鞍钢等众多体制内学者的想象。
一贯以谦和谨慎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回顾完五年工作后,大讲高举旗帜,大讲自毛以来的一脉相承,大讲人民主体地位的八个“必须坚持”……这份报告中,社会主义道路和理想信念不再是躲躲闪闪,不再是或明或暗,难怪某民营经济发达省的一位主要领导私下坦言第一感观就是,“敢于亮剑”。
事实上,抛却意识形态的区别,一个党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着这个党能走多远,也决定着这个党所执政的国家能走多远。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美国已立国236年,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追溯渊源,也已有220年的历史。如此长的国史和党史,不但是《独立宣言》和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以及富兰克林等开国元勋所塑造和开创的理想和信念的结果,而且也是林肯、罗斯福等后来者对这理想和信念不断坚持和推进的结果。
不可想象,一个没有理想信念或者朝令夕改的执政党和其执政的国家,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国际威望和历史生命力。正是这个意义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坚定道路”的论述,解决的不仅仅是要廓清“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以及“删除毛泽东思想”等一度占领大陆舆论阵地并弥漫整个内地社会的思想迷雾和道路困惑,而且是中共能否重振生命活力的大课题。
这种猛进之势更在新班子的安排中得以体现。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权力交接的发言中,开篇就用“高风亮节”四字作评自己的前任。从胡锦涛将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同时一并交给新领导人来讲,习所说的这四个字显然绝非虚词或套话。
众所周知,中共以往历次权力交接,都在交接前或交接中出现过不正常因素或保守安排。即使胡履职总书记的时候,也是在两年后才接任中央军委主席。尽管当时有“送上马、扶一程”的解读,但从统领全局的威望而言,无疑潜在留下了不确定的想象空间。这种难以名状的局面,不在局中之人很难体会到“突破重围”所需要的勇气和器局。
尤其值得详解的是常委精简。在十八大召开之际,的确已有政治局常委精简为七人的传言,但直到新任常委最后走到公众面前,世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新气象。在世界政党领导组织形态中,中共集体领导制度独树一帜,自建党以来经过60年的艰苦实践和深刻的经验教训,才得以在1981年后走上稳定的制度轨道。
其中,多少常委才能保证政治局既能发挥民主又能提高效率?在中共的历史探索中,既有过五人制、六人制,也有过七人制、八人制和九人制,甚至还有过十一人制,但从实践经验和科学决策角度来看,七人制可能更符合当前中共执政决策中民主和效率的平衡。然而,8200万之众的如此一个大党,在利益局面极为复杂的党情国情现实面前,将科学的决策理论变为贯彻执行的制度,将九人制回归为七人制,并为将来在人数结构上奠定制度化基础,同样需要具有历史使命感的大智大勇。
胡做到的还不仅仅在此。如果说,正是着眼于自己在九人制下协调各方利益的深刻感受,胡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最后时刻精简常委为习治国理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经过通盘考虑将谙熟国务院经济工作的王岐山调整到中央纪委,则为李克强全面统筹并全力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放开了手脚。而其他五常委,各司其职。这体现了邓小平在改革初期就倡导的民主集中制和个人分工负责制。
在这些层面,胡真正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下一代领导集体营造了可以心无旁骛地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创新变革的施政大格局。此种干净利落的权力交接被誉为“禅让”, 应该不算是过誉。
当然,胡主政的十年,置于放大镜下,肯定有众多不完美之处。但是作为历史人物,在国家竞争、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他能够也只能跑完自己这不短也不长的一百米。事实上,他跑得还可以,并在大位最后一刻展现了其敢于担当的一面,不能不说,他不负邓公,也不负众望。
作者西尧為资深媒体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