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是否拥有足够的共同发展空间?
      新德里近来一直在密切注视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一举一动,并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每次接受参访的谈话内容或在其他场合的发言加以评论。印方对中国新任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尤为关注。有可能印度政界人物不是什么都喜欢,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参观谢尔盖·绍伊古领导的俄罗斯国防部
      2013年3月15日印度总理辛格在同李克强的电话交谈中祝贺他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谈到“印中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时仅使用了一些似乎很平常、只具礼节性的词语,但同时指出,“世界有足够空间,使印中两国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李克强同样表现得彬彬有礼。在对辛格的祝贺表示感谢后指出,“双方加强合作,空间会越来越大,共同利益会越来越大”。
      很有可能在这次礼节性的意见交换中隐含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中印边界重新划定和在全球“空间”中两国角色的重新定位提出的某种新建议。不能排除将来的对话会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从各自在空间问题上的立场的强硬到印度被迫同意扮演从属角色的妥协——以换取中国给予的各种经济上的特惠。
                      谁能在“地缘政治跑道”上争得第一?
      形式上中印两国都保留有发展中国家、地区大国的身份。两国拥有长达300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各自关注“自己”的地区。印度关注南亚——它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要成员国之一,而中国关注的对象则是东亚。
      中国在南亚没有自己的“项目”,然而北京凭借同东盟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10 + 1)和上海合作组织却能填补自己同印度在机构或组织建立方面的差距。同时中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中的主要成员,而印度还只是观察员国。何时吸收它为正式成员,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但如果进一步看,两国高层都有地缘政治野心。问题只在于谁将第一个公开向自己的邻国“发出挑战”,向世人宣布自己将要在全球扮演的新角色。根据近年来人们所看到的全部征兆,中国在许多领域都走在了印度的前面。中国是“核俱乐部”正式成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GDP是印度的3.5倍等等。新德里暂时还不可能战胜中国的这些王牌。
      同时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看上去信心更足。中国在经济上依赖美国,但不在政治领域。在经济上中国本身就能现实地向美国施压。至于自己的不取决于任何人的独立外交政策,下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新任国家主席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说到做到,而华盛顿在这方面已是无计可施。
      新德里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印度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有时看上去就像是个“小弟弟”。它时而发表强硬声明,声称奉行“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希望发展自己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计划,时而又说有必要(针对中国)以美国为首“联合亚洲的民主力量”。一会儿感情用事,一会儿又看美国脸色行事——矛盾心理昭然若揭。
                         印度是否已经做好捍卫自己在南海的国家利益的准备?
      中印两个大国间的对抗还表现在军事领域。印度军事专家在自己的专著中对印度在该领域远远落后于中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其中他们重点提到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海军现代化进程、战略武器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同时强调,印度如果集中精力加快研发和部署大量中程弹道导弹“烈火-3”、“烈火-4”和“火烈-5”,那么就可以消除这种差距。
       实际上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保持着自己的优势。此外,2012年12月5日印度海军总司令乔希海宣布准备向南中国海派遣军舰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换句话说,印度甚至在“别国”海域也不怕同中国一比高低
      今天才清楚,采取类似步骤的动机不仅与当时中越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上的激化有关,而且更是因为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开始(得到河内的同意)开采那里的油气田。也就是说,印度海军主张“遏制中国”还出于对重要的经济利益的考量。
                                为何中印两国相互指责日趋频繁?
       似乎先前那些避免中印“打嘴仗”的机制今天有所削弱。众所周知,最近十年俄印中的三角关系不时能让北京和新德里高层发热的头脑有所冷静,以致中印双边关系已经升至战略伙伴关系水平。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三角关系今天已经不再像先前那样奏效。金砖国家的新“项目”已经被“划进”中国的全球利益范围,这也是今天北京主要关注对象之一
       与此同时,中印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多。今天中国仍然宣示对阿鲁纳恰尔邦拥有主权,印度对尼泊尔和不丹共产力量上台感到不满,达赖喇嘛的反华活动一刻没有停止,中国公司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设水电站等等。
        两国今天的贸易总额(800亿美元)显然与其经济实力不成比例。其原因有多种,包括互不信任。例如,印度人认为就已形成的贸易结构而言自己国家正在变成中国的原料来源地。
       的确,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电子产品、涡轮机、电信设备、汽车制造业产品、化肥、钢材、电脑等。而中国主要购买印度的铁矿砂、棉花、纺线、布匹、宝石及贵金属等。而汽车制造业产品在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中仅占3.5%。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特殊关系一直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向巴基斯坦诸如瓜达尔港之类的重要战略项目加大投资力度。每年两国都要举行反恐演习。2010年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在巴基斯坦境内。还有正在运作的中巴国防部交流与合作联合委员会。所有这些自然不能不引起新德里的不满。
       当然也有制约中印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协调机制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每年都要举行中印边界问题部长和副部长级会谈。当然,这还不能完全保证避免彼此间时而发生的摩擦升级。不久前印度政府声称,中国军人越过边界进入印度东北部的拉达克地区。北京则驳斥了这一声明,强调中国边防部队遵守两国间协议,并未越过“实际控制线”。然而双方的对峙明显升级,印度军队计划向喜马拉雅山脉争议地区增派部队。
         看来协调两国边界问题的旧有手段已经用尽。需要新的主张,哪怕首先在经济跑道上,以最终提高两国间的互信水平。准备在未来扮演负责人的超级大国角色的中国对此更感兴趣。总而言之,尽管中印关系错综复杂、摩擦不断,北京不得不同新德里达成一致。其他方案只能让中国这个“全球快车”出现难以预测的“停车”后果